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日之超级战兵 > 第231章 击毙常岗宽志

第231章 击毙常岗宽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李国韬立刻毫不犹豫的向着常岗宽志所在的位置冲了过去,这时一名小鬼子挺着刺刀向着李国韬冲了过来,李国韬二话不说,举起手中的三八大盖直接扔了出去,三八大盖如同标枪一般直接飞了出去,狠狠的插在了小鬼子的胸口上,将那个小鬼子直接钉在了地上。

随后李国韬快速的从腰间掏出一支盒子炮,打开保险,掰开了击锤。李国韬手里的这支盒子炮,是二十响的,又称快慢机,这虽然是一支手枪,但是可以调到连发状态下,当做冲锋枪使用。

李国韬一看此时距离常岗宽志所在的位置还有十几米远,于是快速的将手中的盒子炮调到了速射挡,右手持握盒子炮,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对准了那一群小鬼子,随后果断的扣动了扳机。

“哒哒哒~!”一阵清脆的枪声响起,一串密集的子弹向着那群小鬼子直接扫了过去,由于枪口的上跳作用,使得盒子炮从左前方直接扫射到了右前方。三四名小鬼子立刻惨叫着中枪倒地,就连被围在中间的常岗宽志也连中两枪,惨叫一声扑倒在地。

盒子炮其实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手枪,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盒子炮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而盒子炮的生产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1。该枪价格太高,

2。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

3。作为冲锋枪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

4。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

西方不亮东方亮,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枪手右手持握驳壳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这真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李国韬刚才使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