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光绪中华 > 第一三七章 劝降

第一三七章 劝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光绪二十年四月

聂士诚顿首

刘步蟾顿首”

劝降信随着登陆部队的登岸,由专人驰送五里以外的长崎城。

登陆场迅速展开,空中,有飞艇升空侦查城内状况。

在皇家海军提出定购战列舰计划的时候,琅威利便私下找过自己说明英国造舰的弱点,以及与德国相比的优劣,催促自己向皇帝上奏折不要全部购买英国军舰。刘步蟾在那一刻深深地为自己过去的顽劣而后悔。

“请示一下聂公爷吧。”,林泰曾犹豫着提醒道:“聂公爷是征倭大将军,征倭事宜由他一决而定。”

北洋舰队的领导层配备就是这样的完美,刘步蟾才华横溢但是性格有些跳脱,而林泰曾沉稳而且在军中脉络广阔,作为林则徐的侄孙,大清海军之父沈葆桢又是林则徐的女婿,加上林泰曾的性格,使得他在海军界自然有着非凡的威严。而琅威利则是亦庄亦谐,海军理论知识丰富,训练起来一丝不苟,而在代表海军与洋人打交道时,又是斤斤计较,为海军争取利益。这三个人的配合完美的天衣无缝。

所以,林泰曾这句话一说,另两个人就都看出了他话里的犹豫是什么意思。林泰曾是担心聂士诚无功先受禄,心下不安之余一定要立下大功来答谢皇恩,这样一来,他很有可能不同意劝降。

邓世昌在一旁插嘴道:“聂公爷应当不是那样的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又何尝不是巨功一件?”

与此同时,北方的北海道岛上,北方重镇旭川,也收到了无数封劝降信,劝降信件是由空包弹打入城中的,内容与本州岛上四处散发的那些传单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都是一些控诉明治政府的暴政统治下,日本人民生活艰难,以及明治政府当年勾结外夷,陷害幕府的罪行。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有很大的篇幅登载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比如东京市民某某某某原本生活在东京的城边,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自从来了明治政府,他蛮横不留情,勾结西夷目无天,占了大屋夺了田,美其名曰叫捐献……

末尾,是天海国领袖,自称大日本征夷大将军的松平志南向旭川人民问好的内容,声称一旦加入天海国,立刻免除三年的赋税,天海国保证生活水平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云云。

眼见城外敌兵十倍于己,南面援兵又无指望,而劝降信上所历数的明治政府的恶政又是条条有理有据。旭川守备司令,屯田兵第十二联队长山本有志终于在当天下午三时下定决心,率领三千名守城兵向城外的天海国大军缴械投降。

北海道重镇旭川自此陷落,放眼向南看去,整个北海道岛上就只有札幌和函馆两个重要城市还控制在明治政府军手里了。松平志男恢复虾夷国故土的愿望就此实现了一半,当然,已经二十出头的他,眼下的志向当然不仅限于北海道而已了。

果然,邓世昌将聂士诚请来后,聂爽朗的笑道:“聂某又怎么会不同意,适才在舰上观岸上如焚蚁,聂某自然知晓若然尽焚长崎一城,我大清将负何等压力,我等武夫,岂能为皇上增忧?写吧,正卿,你是军中才子,皇上也时时提及,你来动手写这一份劝降表吧。我老聂赳赳武夫,署个名字就行了。正好也等等岸上那气味散散,我的子弟兵才好登陆。不然哪,臭气熏都要熏死了。”

邓世昌明白聂士诚这一署名,便是要以大清征倭大将军的名义来向日本人劝降了,自然分外小心,用词谨慎,一刻钟后,一份墨香四溢的劝降书便呈到了聂士诚的面前。

“大清钦命征倭大将军,三等公爵,军部尚书同知,领京卫聂士诚致日本国长崎守备坪井航三阁下书:

时局剧变,聂某幸与阁下会猎疆场,幸耶?不幸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今聂某私作此书,非徒为劝降阁下以全聂某之功勋,亦为阁下及长崎一城免遭涂炭之祸也。

今彼国大厦将倾,狂澜将倒,然阁下尚存侥幸?若非也,阁下日本国之功臣。若然也,阁下日本国涂炭之罪人。功臣罪人,凭阁下择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