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蚍蜉传 > 68山雨(四)

68山雨(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可湖阳镇西面亦是平原,说咽喉未免有失偏颇。”侯大贵说道。

郭如克回道:“我知。但从唐县来枣阳县,走湖阳镇是主道,且沿路多补给。若绕路,西面平原大多稻田,田垄交纵、水田泥泞未必好走。回营剽掠成性,若无突然,不会舍近求远,别走他路。”继而道,“我之意,咱们先一步进湖阳镇,那里颇多山地,地势起伏崎岖,借此先与回营打一仗,大大有利。”

侯大贵不依不饶道:“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老回回多谋,如果真绕路而行,你待怎么?”

郭如克应道:“无妨,回营若向西绕路,迟早得再向东绕回,若不饶,则一路偏向西南,不久就会撞上双沟口的石屏营。而无论先向西再折向东南,或过湖阳镇往南,都会经过岑彭城。此城在县东北三十里,是座小旧城,有城墙。我营可提前派兵蹲守,便如颗钉子,势必把回营死死钉住。”

侯大贵听罢,始才默然无语。

连月来,赵当世以下,营中主持军事的都是徐珲,侯大贵虽然名义上备受尊崇,但做的都是比如去承天府联系友军这样的粗浅活儿。侯大贵嘴上不说,心中其实认为赵当世有意偏袒徐珲,给徐珲机会提升在军中的影响力,既妒忌又不满。这时候当然抓住机会,当众编排讥讽起了徐珲。

徐珲面不改色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等但尽人事,胜败之数怎敢妄言。古来不乏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哪个又是提前给人料定结果的呢?”

赵当世出声道:“现在言胜败未免太早。我军连来按新制训练日日不辍,但毕竟时日尚浅,规模虽有,但未经实战,一切都难预料。”

郭如克亦道:“火器确乃神器,但需佐以适当的战术战法方能发挥最大效力。而今我营除飞捷营外三营统共五千步卒,回营以实力雄长经年,与西营当在伯仲之间。西营中精骑营有三千余众,那么回营或许也在此数上下。以五千新成步卒对付三千历战骁骑,纵有主场之利,但若不善加利用条件,失了谨慎,怕也难免覆辙。如何才能将我营火器锐利发挥出最大作用,才是我等当下应该细加考虑的。”

赵当世、徐珲等均点头称是,侯大贵闻之亦无复言语。

郭如克接着说道:“属下曾带兵驰援唐县,沿途留意了地形地貌,此间倒有些想法。”

赵当世说道:“郭统制有什么见解?”

郭如克站起身来,走到悬挂在左前方的巨大舆图前,指点着道:“回营源起西北,部中牧民、马贼出身者繁多,对于马匹的掌握在各家营头中实为翘楚。我军少骑,唯一的马军营又在南面拒敌,以步兵与回营马军野战于枣阳的平原,难保不吃大亏。”说着看了看徐珲,徐珲的脸色十分严峻,“我军步兵固然有对付马军之法,但那仅是下策。”

赵当世道:“是也,因地制宜自然不错,但提前将自己置于有利而置敌于不利,才是上策。所谓料敌机先,指的便是此理。”

郭如克续道:“主公说的是。属下在引兵出援唐县时曾路过唐子山,此山与蓼山等会连成脉,亘于湖阳镇东面。湖阳镇向北,乃唐县平原;向南,则为枣阳县平原。从唐县来枣阳县,走湖阳镇最为便捷,湖阳镇也由此成当中咽喉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