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方外:消失的八门 > 135、天国史

135、天国史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中大营有五个村庄,其他四大营各有四个村庄,当地人称之为“社”,整个天国共有二十一社。这些营和社的位置颁布很有讲究,在每一营内部各个社彼此的位置,都在白天能够往返之地。

比如天亮后从某个村庄出发,正午之前能到达目的地,然后在那边办完事情,天黑后还能赶回来。

东大营有东营库社、东营一社、东营二社与东营三社这四个村庄,每个村庄的规模都不大。东营库社有二百多人,共五十三户人家,而其他三社的居民皆在一百八、九十人左右,不超过五十户人家。

这么小的村庄规模,为什么不干脆都住在一块儿呢?因为当地民众的活动范围必须要向外扩展,才能占据所有适合开垦的平原区域,开垦更多的田地、采集更多的资源。

五个大营的位置是天然形成的,中间都有山地阻隔,交通不便难以联通。从东、西、南北、每个大营的库社,也就是神祠所在的村庄,到达中大营库社所需的时间,脚程快的话差不多正好一个白天。天一亮就出发,路上别耽误,差不多能在天黑前赶到,当天却不可能回来。

所谓赏玩之物,就是放在那里玩赏,平时却用不到的东西。这里用的加工最多的金属器物是青铜,主要用来铸造刀具、炊具以及各种砍伐与建筑用具,小件的还有渔网上的坠子等。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黄金很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不少。

黄金并不是当地出产,而是从远古时代一直留下来的。根据当地的历史推测,想当年那几万太平军撤入这里的时候,应携带了大量的黄金制品。万年前他们带到这里的刀枪等钢铁制品早已朽蚀无存,但化学性质极其稳定、万年不朽的黄金却保存了下来。

黄金在这里主要用作流通货币,铸造成差不多五分硬币大小,但份量可比外面的五分钱钢蹦重多了。一枚金币可以在集市上买到一只鸡。金币也是由北大营统一铸造的,包括当地所使用的装饰性金器。

北大营的特产就是金属器物,同时也负责整个天国的冶金工艺,因为那一带有金属矿,堪称整个天国的重工业中心,虽然这里所谓的重工业也仅仅是手工业。

冼皓所到达的西大营,特产是油和纸,还有各种竹木制工艺品,堪称天国中的轻工业中心了。因为那里平原田地比较少,周围是大量的丘陵山地,生长着大片的竹林,只能因地制宜发展出这些产业。

所以中大营也是整个天国的交通、交易与信息集散中心,每月一度的大市就在那里。

当地的黑夜是很可怕的,不仅伸手不见五指,而且在野外还有能遭遇夜龙袭击。假如不幸被夜龙咬中了,很可能会染上“恶风”,药石难治。所谓夜龙就是丁齐等人在山中遇到的那种白翼龙,样子像脸盆大小的白色利齿蝙蝠,当地人则称之为夜龙。

白天在山中最危险、最凶猛的东西是山彪,在接近山区的地方偶尔能碰见。果然是彪,丁齐当初没有认错,或者当地的古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东大营元帅呈上的《天国物志》供有九册,其中第一册讲的就是各大营的特产以及主要物产,对照《圣经》阅读,可以帮助理解那新十款天条以及天国历史。

当地人食用的油主要有三种,葵花籽油、西瓜籽油与南瓜籽油,以葵花籽油产量最高。其实每个大营都产油,但北大营最多,常用来与其他大营交易别的物资。至于竹纸和桑皮纸,只有西大营出产,这是天国中默认的分工。

朱山闲所到达的南大营,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物产,就是盐。因为那一带有盐井,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被什么人发现的,上古时代还因此发生过战乱争夺。除了盐之外,他们还盛产花椒、桂皮、辛草根等各种调味品,多是在缓坡上人工种植的。

这里没有辣椒,这个世界没有原生物种,万年前应该也没有人把种子带进来。但后人却发现了一种草,叶子可以炒菜,根须则可以当调料入味,口感辛辣,如今已人工种植数千年了,培育出的品种非常优秀。

至于丁齐所到达的东大营,则堪称整个天国的鱼米之乡。所谓鱼当然是指水产了,这一带的湖泊水塘面积加起来比耕田还大。米指的却不是大米,而是另外四种东西:藕粉、莲子干、菱角米和鸡头米。

东大营也有水稻田,出产稻米,还有小部分麦田,但粮食产量赶不上中大营。中大营是天国中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它的人口将将超过整个天国的五分之一,粮食产量却占到整个天国的五分之二以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