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方外:消失的八门 > 140、天国游

140、天国游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所以大家栽培的东西五花八门,基本上都与公田中的劳作时间错开。当地没有税收,但有类似于古代的徭役制度,每年必须有规定的时间为公田劳作。所谓的公田劳作不仅是种植耕田,也包括经营山林和湖泊,还包括为整个村寨加工各种器物。

东大营所在这片原野湖泊与平原、丘陵交错。平原基本都在离村寨较近的地方,田间地头种着不少树。假如地头桑树较多,可能这户人家就是养蚕纺绸的,假如地里种的黄豆较多,那么这户人家可能就是做豆腐的。

他们越走越远,丁齐在心中想一个问题,这里究竟是怎样一种社会制度?

原始部落制?有点像,但又不完全是。当地的生产水平很发达,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几乎达到了物质极大丰富。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有些地方也有点像,但也有很大的区别。

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同样似是而非。在公有制的基础上,这里显然有大型协作化的生产活动,而且社会组织度非常高,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很完善。当然了,能做到这些也与村寨规模很小有关,倒有点像教科书般的经典社会主义了。

从原野上望去,三条大路就像三只壮观的绿色长龙。行道树的作用还能指引方向。朝着道路一侧的树身上,都用颜料画了箭头,指向距离最近的村社。

当地居民如果去远离村社的地方干活,往往会随身备上火把,以防在黑夜中没赶回来。就算点燃火把也看不清楚远方,难辨方向,但只要能回到大路上,沿着行道树上的箭头走就行。

那三条大路上仍陆续有人赶来,扶老携幼,背着框、抱着孩子。他们在天亮后吃完早饭出发,因为路比较远,所以现在才赶到。大家都带着兴奋的笑容,喜气洋洋就像过节一般,今天也确实是过节。

东营一、二、三社距离主社大约都有七、八公里,这路可不短啊,绝大部分人就是直接走过来的。队伍中也有麋鹿拉的车,但车基本都是装东西的,有的小孩坐在上面。

麋鹿是当地人驯养的家畜,但它毕竟不是牛马,胆子很小易受惊吓,远距离奔跑的速度和耐力远远赶不上马,负重能力也远远不如牛,拉着车差不多就相当于人的步行了。为了防止其受惊伤人,这里拉车推磨的麋鹿都是经过阉割的,而且公鹿都锯掉了角。

但这种概括也不尽准确,总之不能给它下一个已知的定义,在漫长的万年历史中,经过了太多的灾难,几度从灭绝的边缘重新走出来,才有了今天这个世界。人们过得太平安宁,比之一百五十多年前外界发生的事,这里倒更像真正意义上的太平天国。

丁齐不禁又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他们这些外人来到这里,被当地人视为天兄,究竟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或者说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生活在外面都市中的人,平时很少会走八公里的路,但当地三个村社的人今天全过来了,很多人不到两个小时就赶到了,他们还着背筐呢!可见此地人的体力和耐力都很好,很多上了岁数的老人,步履比丁齐认识的很多年轻人都要轻健。

这些人不仅早上要走过来,还要在天黑前走回去,一来一回至少是十五公里啊,但看表情都很轻松愉悦。

当地最大的日用消耗品是鞋,有布鞋和麻鞋,最好的是用鹿皮和鹿筋制作的软靴。好鞋一般都在过节需要长途赶路的时候穿。

众人见到四位天兄坐着轿子,又纷纷在道路两旁下跪行礼,丁齐命众人起身继续赶集去,但总这样也不是事啊,他又命人将轿子放下,带着三名弟子离开大路步行进入了原野,只要元帅、军师和司马三人陪同。

他一边走一边看,还询问了各种问题。这里的田地分公田与留田两种,所谓公田就是村社公有,主要种植粮食和油料作物。而留田则相当于外面农村里的保留地,是各家自有的,想种植什么根据需要和擅长。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