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一十八章 万物的兴衰

第四百一十八章 万物的兴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这里还有一个陷阱。所有这些曲线越往前发展,生活节奏会越来越快,这也意味着创新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小。发明的速度必须越来越快。

为了让这种情况在任何层面都能维持下去,你就得加快创新周期——电话的问世花了四十年,而互联网只需要三年。西方文学中有一个著名神话叫做《西西弗斯》。这个人做了坏事,神就跟他说:“你沦为永世的罪人,必须得把巨石滚到山顶再滚下来,如此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我们的情形和西西弗斯一样。我们身处这种体系中,就得不停地去重新创造。

社会互动正反馈机制还会加快生活节奏,这跟上面发生在生物界的情况不同。

生物界的规模经济会减慢生活节奏,笨重的大象移动较慢,老鼠就跑得很快。

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如果你住在一个小城镇,生活节奏缓慢。如果你住在上海,生活节奏加速,可能会很吓人。

如果对照之前对生物界生命周期的研究,我们会发城市成长背后的奥秘——社会代谢率。

城市中各种各样的活动都会消耗一定的能量和信息,比如能源、资源、产品、专利等等。

另一部分是城市的社会经济方面,即社会网络,这个部分非常重要。

社会网络的标志性特点一个是模块化,我们会组成各种小组,比如家庭,比如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团队。第二,你与人交流的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在一个地方待着。无论你用不用智能手机、上不上微信,这些东西都存在于网络空间,但你必须在地面上。这是很重要的。而且你也得走动起来,你要从家里去学校、去办公室、去商店。所以你还要经常移动。

当把这种模块性和移动情况放在一起进行数学运算,就会得出一定的结果,就会发现社会网络的普遍性。世界各地情况都是一样的。虽然在文化上会有差异,但人类基本都是这样的。

城市越大,节奏越快,工资越高,这是什么原理呢?社会网络的根本特点是,我看不见你,但我能指向你,我可以和你说话。

你可以跟一位女士说话,可能是你身旁那位,然后你再跟我说话,我们都在对话,不断得到正反馈,很可能我们谈论的东西没什么意思,可能是关于足球比赛,也可能是关于美妆。

一方面,我们需要对已有的进行维护,比如维修建筑、道路,还要“维修”你。你得去医院,看医生。你还必须建造新的建筑和道路、新的人。

如果我们同样把社会代谢看作一种数学现象,从数学运算的角度去看待城市的能量代谢,利用规模法则对其运算,同样能预测出就能预测出一个城市的成长轨迹。之前我们得出结论,生物在快速成长之后会进入停止生长的阶段。这种规律的增长范式如果同样适用于社会经济学领域,那无疑是非常糟糕的。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

工业革命时期,我们发现了化石燃料,发现了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的伟大之处,然后创造出一种社会经济范式,一种无限制的增长范式。这基本就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增长情况。

这个范式非常好,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叫做“有限时间奇点”。在未来的有限时间段内,可能是五年、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社会经济指标会变得无限大。这非常不可思议。因为GDP不会变得无限大,工资也不会无限大。这个理论已经告诉你会发生什么,经过奇点后就会出现停滞,然后就暴跌。那要如何避免呢?

但为了避免那种情况,就得在到达奇点之前做出重大创新、重大的范式调整,或者说是重塑自己,这样才能重新设定时间,重头再来一次。

这种交流偶尔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社会互动固有的正反馈机制,引发了跟生物界类似的规模缩放。但它有一个新的特质。我称之为“超线性规模缩放”。这意味着,并不是越大,人均规模经济就越小,而是说越大,这种正反馈会给你更多的人均量,更多信息和更多想法。

根据常数规律,城市规模扩大一倍后,就需要多一倍的加油站。但实际情况可不是这样!城市规模扩大一倍后,你只需要增加85%的加油站。也就是说,每增加一倍,你可以节省15%。这跟生物界的情况有点不一样。这里节省的是15%,而不是25%。

更有意思的是,社会网络和社会互动领域里的超线性行为。工资是城市规模的一个函数,而右边是极具创意的人群、专业人士之类的。这里最有意思的是,它不光是在缩放,而且缩放的斜率是一个大于1的指数,这意味着,城市越大,创意人群越多,人均工资就越高。

如果一个城市扩大一倍,或者拿另一个两倍大的城市与之相比,你会发现,所有好的和不好的指标都会增加15%,财富、收入如此,疾病和犯罪也是如此。

这意味着城市一直扩大,能吸引很棒的就业机会,各种令人兴奋的事物,所有的社会经济指标都会系统性地增加,同时总体上还可以节省15%的基础设施。从这个意义上而不是从幸福感或者满足感上看,大城市确实很好,而且规模越大越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