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 > 第九十七章 又收下一名循吏

第九十七章 又收下一名循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只有遭到浙东读书人各种辱骂抨击的胡汉山,能与高恂志同道合了。

朱元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真实情况,还有个另一种更大的收获,看清了方孝孺的真正嘴脸。

朱元璋在回皇宫的路上,对着旁边的唯一那人说道:“咱要是一个只会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还真的是被这帮浙东官员们给蒙蔽了。”

“自从方孝孺正式拜了宋濂为恩师以后,也算是正儿八经踏入了官场,对于他的鼓吹整天不断,差点都把他说成是诸葛孔明那般的经天纬地之才了。”

“咱本来还想着把这个人才留给太子,现在看来他在治国方面只不过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了。”

高恂的腰杆子更加笔挺,没有丝毫的畏惧:“才学?你们也有脸说才学这两个字,要不是你们这些江南的官僚缙绅把持着各种经史子集,不肯把圣人的学说传出去。”

“自私自利的把在手里,我等北方读书人连看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可能考得中科举。”

朱元璋很早就看到了高恂所说的这一点,圣人讲究一个教化,江南的官员就是为了把持科场把自私自利这四个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朱元璋作为皇帝依然是无可奈何,他不可能把所有的江南官僚缙绅都杀光,拿走他们视作命根子的经史子集。

除了把江南的官僚缙绅们全部杀光以外,绝没有第二个办法拿走所有的经史子集。

朱元璋最擅长的就是物尽其用,方孝孺在治国方面不行,难以委派重任。

不过倒是可以把他推到台前来,等到合适的时机为下一代皇帝打造出第二个胡惟庸。

高恂来到泾县,很快就在通政司检校的指引下,找到了正在亲自监督麸糠发放的胡汉山。

方孝孺因为高恂的这一番话,不免对他有些高看了:“看来你还是有一些见识。”

“难道这能怪我等江南读书人,是这是因为祖宗的荫蔽,一代代的传承到了今天才拥有这么多的经史子集。”

高恂说到这里不想再多说一句了,和这些擅长卖弄口舌的江南读书人说话,只是在浪费时间徒增烦恼罢了。

高恂理也没理一副温润如玉君子模样的方孝孺,起身离开了教坊司这个小名利场。

连夜收拾了行李,准备去泾县寻找胡汉山。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