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226章 “夜校”与“精神文明”

第226章 “夜校”与“精神文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刘之野沉吟片刻,说道:“老师也是人,他们也有需求。

况且,以咱们村的生活条件来说,虽然环境上可能比不上城里的繁华,但也有一些方面甚至要优于城市。

而有初中、高中文聘的人,在当前时代普遍都是国家分配工作,并不需要自己找工作,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就已经是比较高的学历了,都会进入到国营工厂里或者政府单位。

他们发现,这里的生活条件比一些人在城里的生活条件都要好得多,纷纷羡慕不已。

这些人可都是知识分子,高端人才,这对提升咱们村的文化素养很有好处。”

刘之野等人闻言,面面相觑,真的是好巧,打瞌睡了碰上了枕头。

在华夏建国初期,五六十年代前出生的人们中,有80%的人是文盲。在某些人口众多的县,也仅有不到一所高中,而高中生的人数仅有几百人。

但我的想法是,我们的夜校应该更加正规一些。大家应该像在学校一样,一级一级地学习正规的文化教育。

一个人还好,他勉强还能卖个老脸,去讨个人情办成此事;但是这么多人要求入籍,他觉得他可没这么大的面子。

于是,刘之野便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经过与周校长讲述了一遍。

白天,人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挥洒汗水,到了夜晚,他们也未得一丝闲暇,全心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培训中去。

三大爷听了这话,高兴得直点头:“入籍的事儿好办!咱们村子有的是地儿,也有自己的建筑队砖瓦厂,想盖多少间都行,这都不算事儿。工作嘛,更是手到擒来,咱们现在缺的就是劳动力。”

刘之野也有些挠头,现在可不是后世,大学生不如狗,硕士满地走,可以说人才一抓一大把的时代。

刘之野感慨:这今后的任务可不轻啊!村里既要组建一支建筑队,还得建设砖瓦厂,再打造一个中医药研究基地,这可都是大事儿。

就这么几个能人,但是事务繁多,他们常常分身乏术,所以管理也跟不上。

三大爷等人也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就眼前刘之野的例子来看,如果没有知识文化,他怎么能知道这么多的道理,又怎么能够引领大家取得这么好的成就呢?

姐夫刘福生接着问道:“要办夜校,老师可是关键。老师从哪儿来呢?”他皱着眉头,思考着这个问题。

刘之野点头表示同意三大爷的说法,刘家庄人口确实不多,人才也有限,大多数是目不识丁的老农民。具体的工作确实难以安排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

刘之野向远方望去,见到周校长与刘竟斋谈笑风生,点头同意了三大爷的提议。

所以人才稀缺,有点儿文化的人都会选择去城市里吃公粮拿铁饭碗,傻子才回到村子里来工作。

刘之野笑着说:“咝!还别说,这法子可行啊!老雷说得没错,您看啊,好多老师在一个小学里一呆就是好多年,有的甚至就是一辈子。

有高中文聘的人,在地方上绝对是绝对是抢手货,毕业后是妥妥地干部身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