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 第一百二十三节 寿宴(5)

第一百二十三节 寿宴(5)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原来如此”张恒肃然起敬。

小月氏,乃是当年跟匈奴人争夺草原霸权失败后西迁的月氏部落留在草原上的遗族,这些人为报先王被匈奴老上单于做成酒器的奇耻大辱,世代立誓与匈奴人不共戴天。

当汉军出现在草原上,发动起复仇战争的那一天开始。

小月氏人就活跃在了汉军的每一支部队中。

因为小月氏熟悉草原的地理地形,知道匈奴人的迁徙路径,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几乎每一支出塞汉军中的斥候与向导都是由小月氏人担任。

同年,遣因纡将军公孙敖在草原的深处建立起了一座要塞,取名受降城,以方便接受匈奴贵族中的带路党们投奔文明之邦汉朝。

这座要塞的具体位置应该是在后世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依托天险而建,易守难攻。

当真真是这个时代的汉朝军队嵌进匈奴心脏腹地的一颗钉子。

有了这颗钉子,汉军就相当于建立起了一个远程预警雷达,匈奴人若想从受降城这一侧侵袭汉境,就得做好承受被腹背夹击的准备。

十二年来,匈奴王庭一直将受降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句,汉军能击败匈奴人,小月氏人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更难得的是,这些小月氏人,在作战时悍不畏死,奋不顾身,当初皋兰山一战,霍去病麾下的上千名小月氏人骑兵,全部战死,没有一个后退,战后检查伤口,竟没有发现有一个人的伤口出现在后背,令霍去病都为之落泪。

事到如今,大部分小月氏人都已经汉化,他们读汉书,说汉话,穿汉服,习汉礼,如圣人所言:夷入夏则夏之。已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汉人。

但让匈奴人又惊又怕的是,数次对受降城发起进攻,可每次竭尽全力的攻击,在受降城坚固的城防下,都无果而终,更有两位单于在受降城下含恨而终。

而很明显,这位宁校尉并非土生土长的汉人。

所以,张恒才对他如此好奇。

虽然汉朝,是一个开放包容大气的国度,但任用一位异族人出任如此重要的要塞的最高指挥官,张恒觉得,还是有些不妥。

“姨父大人的父亲是小月氏人”见张恒颇为好奇,桑宏隆解释道:“昔年曾跟随故冠军仲景侯远征万里,封狼居胥,后为国捐躯,姨父少年之时曾在羽林孤儿军中服役,后被调往受降城,靠着军功才当上了校尉”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