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文魁 > 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偷看

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偷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日林延潮也好意地向石星提醒倭寇的火铳比较犀利,而石星置之一笑,吾早已知道了,说完石星拿出顺天巡抚李颐的奏疏。

此疏名为《条陈御倭事宜疏》,其中已言倭寇鸟铳的犀利了,疏中言要灭倭寇必须用射程更远的火炮胜之。所以奏疏里请求用中军参将陶世臣调集工匠星夜打造火炮。

林延潮这才明白石星这人脑子不仅是石头长的,而且还真的是头铁,当初在廷议上不把自己的海运之策看在眼底,到了现在仍是坚决的不承认,认为之前他看法正确无误。

不过石星虽不用海运运粮,但他仍是有足够谨慎,除了为这一次入朝之战调遣了精锐外,还调用了大规模的火器。

共计大将军炮一百二十门,灭虏炮两百六十八门,虎蹲炮三十七门、小信炮一千五百余门,百子铳一百六十八架、快枪五百杆和三眼铳一百个,以及各种火箭、铁蒺藜、轻车等装备无数,以及火药数万斤。

拿几件来说,大将军炮是当时明军最犀利的火器,用作守城的可达两千斤,而作为野战炮大约是在五六百斤,所用炮弹是五六斤的铅弹,威力在六磅炮之上。

至于灭虏炮则为车载火炮,一车两门至三门,每门可发射一斤铅弹。

然后石星让朝鲜备边司筹议明军出兵朝鲜的军粮。

朝鲜备边司类似于明朝之前的大都督府,宋朝的枢密院,军国大事是由文武合议。

备边司派人到了辽东计算明军入朝粮秣供应,并给明朝兵部列了一个单子。

上面写着‘天兵共计四万八千人,将领中军千把总还没有算在里面。一日粮每一名士兵是一升五合,马匹两万六七千匹,将领等官之马不在数内。每一匹马日给料豆三升。

以此计算,则粮食一天最少要七百二十石,两个月则需要米八万四千石,马一日用豆八百石,两个月需要豆四万八千余石。……目前估计自义州至平壤,留谷之数大约有五万一千四百八十八石,豆三万三千一百二十七石……,

在这里必须提取代魏学曾平定宁夏的三边总督叶梦熊,这灭虏炮正是他的发明创造,并且叶梦熊还将大将军炮也改装到车上,作为车载火炮。

此炮称为‘叶公神铳’。这叶公神铳分天、地、玄三号。天字号忠两百八十斤,地字号两百斤,玄字号一百五十斤,每炮有三轮炮车一辆,前有两轮,后面有一轮,前高后低,炮口昂扬。

剩下的虎蹲炮就是曲射炮,用作攻城有奇效。其余百子铳,三眼铳也都是明军压箱底的火器。

这调用火器也是源自宋应昌建议,他当年为山东巡抚时上《海防事宜》一疏,就曾言‘大将军、神炮、虎蹲炮、灭虏炮、百子铳等器,则临急所用也’。

所以石星为了让宋应昌打赢这一战,于是调了这些火器给入朝明军,用于将来收复平壤之战上。这一点上石星实有明见。

最后得出结论,朝鲜抽西补东军粮大约可以支应五十余日,马豆则似乎不足。

此事一出,有言官立即反对,朝鲜农事已经基本荒废了,明军入朝简直要自带干粮。而且从辽东到朝鲜一路多山,粮草补给不易,以辽东的实力若供应四万以上大军在朝长期作战,必大大损伤大明的国力。

这名言官说话后,朝中不少官员们才想起来林延潮提前布局海运的先见之明。

而林延潮也觉得自己终于熬出头来了,等着石星上门来拜见(恳求)自己。

哪里知道林延潮等了半天,石星也没来。原来石星抛出一句话,以大军灭倭寇何必用五十日,三十日足矣班师回朝。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