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鉴宝狂少 > 第539章 全新认知

第539章 全新认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赶紧将大鼎放回原处,并在此修建道观让道士专门负责看守这尊大鼎。

虽然这是个荒诞至极的笑话,可大鼎和道观却当真保留了下来。

说起这尊鼎,还有一个有趣儿的故事。

最早发现它的是朱元璋的兵马大元帅徐达。

据说是徐达老母病故,找地师在金陵城外黄杨山给母亲点一处风水宝穴。

结果点好了位置一破土,挖出来这尊大鼎。

明朝人看不懂大鼎上的铭文,只知道鼎是上古的礼器,主要用来祭祀。

“您说的可是当年金陵黄杨观的那尊五祀卫鼎?”陆飞震惊的问道。

“不错,想不到你也知道那尊鼎,你小子学识不简单啊!”王振邦赞赏的说道。

那五祀卫鼎,陆飞太熟悉了。

那尊鼎通高三十七公分,口径三十五公分,腹深将近二十公分,重三十多斤。

双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倾垂,鼎外底积结着厚厚的一层烟炱,口沿下饰以细雷纹填地的变形兽体纹。

祭祀干什么?

无非就是乞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而祭祀用的礼器,在古代则全部视为沟通天地的神器,属于无上至宝。

本来是给母亲点阴宅,却挖出来此等神器。

徐达认为自己破坏了天地沟通的阵眼,惶恐不已。

鼎上两百零七个铭文,陆飞都历历在目。

隹正月初吉庚戌。

卫目邦君厉告于井白、白邑父、定白、黥白、白俗父日:"厉日:‘余执弊王即工于邵大室东逆,焚二川‘。日:‘余舍女田五田......

这段铭文的意思讲西周恭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向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宰辅官员告发,他和邻人邦君厉之间发生了土地纠纷。

经过一番询问之后,在邦君厉同意偿付并有誓言的情况下,经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和内史实地勘察、划定地界,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两条河川的"田四田",而了结了官司。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