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二十九章:于谦的决断,皇兄何故造反?,月麒麟,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工部承旨,已经调集各地的工匠,全力修复,但是,因为财政的原因,还是很多地方还是迟迟未曾修复。
想要再进一步改建出足以和大同,宣府媲美的军镇,所要面对的问题有很多。
军务上的问题,于谦有信心解决,但是财政上的问题,却是一个大缺口。
只有亲自看过各地破旧的城池,于谦才越发能够感受到,建立九边防线的重要性。
所以,自然而然的,他就越发的关注,各地的军屯情况。
然而一查之下,于谦才感到越发的心惊。
大明如今的军屯数量,比诸开国之时,已经足足三分之一,原本只是作为补充的开中法,已经成为边境军费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一点,于谦作为兵部尚书,心中早就有数。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各地仍在正常运转的军屯,已经不足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是什么概念?
不足三分之一的正常军屯,却要提供三分之二的军屯赋税。
换而言之,耕作军屯的官军,所承担的赋税,实质上已经增加了一倍。
因为是由国家统一提供耕种的田地,器物,所以大明对于军屯的赋税,本就设置的不轻,视不同的地区,有些地方是三成四成,有些地方是五成,六成。
前者还好,军屯尚能留下一部分,像那些需要上缴五成,六成的地界,官军耕种一年,不仅得不到任何的口粮,反而要倒贴进去。
很多地方的官军口粮,甚至要依靠于商屯来补足。
普通的军士被煎迫至此,长此以往,如何能不产生各种兵士逃亡。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军屯废弛,带来的连锁反应,是边军逃亡,战力下降严重,同时,过于依赖开中法,且加重了对朝廷财政的负担,军费逐年递增,但是在面对外敌时,却一战即溃。
所以说,瓦剌一战,也先能够势如破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明如今立国尚不足百年,且历代先皇皆堪称英主,结果,边境竟糜烂至此……
越是亲临实地,看到真实的场景,越了解边境的糜烂现状,于谦的心情就越感到沉重。
如此的风气,如此的边军,如何能够保家卫国?
天色已经西斜,于谦揉了揉额角,放下手里的笔,看着自己删改了无数遍,但是仍旧厚厚一沓的奏报,不由叹了口气。
实话实说,在亲至边境之前,于谦心中到底是有几分自矜的。
虽然说,瓦剌之战的首功在天子,但是,整顿京营,统筹边军,保障后勤,协调各处军力,这都是于谦亲力亲为之事。
他不因此而自傲,但也不会妄自菲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