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北宋当明君 > 第四百零八章 昭勋阁评价历代功过

第四百零八章 昭勋阁评价历代功过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还有这个官家,臣随册刊印了一组王禀的画像,还有烘焙好的王禀的陶塑。”

“大宋书局刊印的三国演义卖的很好,典藏版一出,就是哄抢一空,和三国杀那副牌,有很大的关系,臣就想到了这个。”

李邦彦将另外一组物件递了上去,是来自大宋书局刊印的画像和陶塑。陶塑的个头不高,但是非常的精致,看来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赵桓拿着王禀的陶塑看了半天,这李邦彦还真是有点商业头脑啊。

写的书引人入胜也就罢了,这做买卖,都直接学自己搞起了周边?

他准备让王禀在汴京过个年,过几天的舒心日子,再去云中路。

王禀这样的锋利的剑,窝在朝中实在是太浪费了,王禀归京授勋之后,过个舒心的年,安排他回到云中路去。

待在朝堂这个阴谋场里,整天跟文臣们搞什么唇枪舌战,气都要气死。

军人的归宿,就是战场。

李邦彦来到了文德殿,献上了他最新写的大宋英豪传。

“臣也找到好多茶社的说书人,还有不少的民艺社,让他们出了不少说书人用的话本,专门用来说王禀的事。”李邦彦又掏出了一沓札子,递了上去。

从官方媒体,到民间口舌,没有一处放过的全方位宣传攻势。

赵桓看着李邦彦的袖子,寻思着,里面是不是还有东西可以掏出来。

“没了,官家。”李邦彦无奈的摊了摊手。

“李太宰,朕决议仿照前汉的麒麟阁十一功臣,东汉的云台阁二十八将,前唐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做一个咱们大宋的昭勋阁。”

官家让他宣传王禀,当然不能只写王禀的丰功伟绩,那样百姓们只能抱有崇敬,却没有亲切。

李邦彦从宋江起义开始写起,贴合实际的把王禀平叛和被人误会渲染的极其到位,把河东路的关键之战,太原守城的二百天,从地理位置到王禀的种种应对,写的一清二楚。

“士美写的这个大宋英豪传,一经刊印,大家又要骂童贯了。”赵桓无奈的说道。

童贯当年到底是赵佶授意令其千里赴阙,还是他自己决定,这个问题,土里的童贯回答不出来了。

“就这样刊印吧。”赵桓想了想,还是决定就这样刊印,求仁得仁,童贯到最后用自己的自杀,为赵佶换取生机,赵桓也不想再计较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