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黜龙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国蹶行(20)

第二百三十二章 国蹶行(20)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稍微恢复冷静后,他只能下令各城谨守,同时立即向邺城、东都、汲郡郡治发出求援,并加派哨骑。

但很快,随着哨骑回报,他才晓得贼军居然分兵继续前行,一部往防御网最北侧也是博望大营最近的据点内黄而去,一部似乎往博望山而来后,也是更加茫然,然后稍作思索后却又再度补充信函,一个给邺城,让李清臣务必小心被打伏击,因为黜龙军敢去打内黄,那意味着北线很可能有支援;另一个给临河的秦宝,让这名可能是汲郡官军中武艺最强之人仗着修为先来博望大营以防万一,因为他不确定来博望山的这支黜龙军强弱。

下午时分,可能连临河的信函都还没送到,屈突达便再度陷入到了茫然不解中,因为成丹修为的他借着冬日晴朗天气在山上肉眼看到,大约数里之外的博望山东侧,打着牛字旗的大约一千余人贼军,明显只是一营兵,自北向南,越过博望大营去了。

俨然是手下败将、贼军大头领牛达要去他曾经驻扎、控制了许久的澶渊。

这很可能会出岔子,因为澶渊城内部极有可能存在牛达的内应。俘

但完全没有意义,这些黜龙军根本没有管他们,只是迅速通行,将沿途城池交给了后军,并且很快,来自于武阳郡郡治贵乡城的命令就到了——所有城池,打开城门,组织后勤,沿途为黜龙军承担补给。俘

很显然,无论是武阳郡自身官僚体系最高层的选择,还是涌入武阳郡的黜龙军数量,又或者是黜龙军的进军速度,都让这个本就是缓冲地的河北大郡迅速完成了倒向。

武阳郡是大郡,自最东部边境上的聊城,到西部边境上的邻郡内黄,相隔足足一百六十里,这个距离,按照常规行军速度来算,五六日都属寻常,但那是要考虑辎重的。

而随着武阳郡的全面易帜倒戈,黜龙军沿途补给如常,其前锋数营,也就是徐师仁、徐世英、牛达、夏侯宁远、张善相五营,在前敌指挥徐世英的命令下,全部抛弃辎重,并沿途征发各城骡马,居然只在廿五日下午便穿越了武阳,抵达汲郡,来到了河北名县内黄县境内。

这个速度,基本上只稍弱于哨骑而已,委实惊人。

但他不敢动,因为这支军队太像诱饵了……贼军进的太快,他现在对武阳郡中的情形一无所知,对前方贼军兵力一无所知,他也不敢亲自去侦察,鬼知道里面有没有埋伏一个宗师?

他就这么任由对方大摇大摆的走过去了。

大约就在牛达越过博望山大营后两刻钟的时候,勉强算是快到傍晚,徐世英攻入了内黄城。

三千所谓东都精锐(实际两千来自东都,一千是汲郡郡卒),一名凝丹高手的郎将,高三丈的名城大城,有护城河(虽然结冰),为了防止高手突击在城门专门加装了数千斤的大铁闸。

但还是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告破了。

“是不是太快了?”就在两郡界沟之侧,比较持重的夏侯宁远明显有些惶恐。“郭头领的斥候营已经散开,咱们只能算有五营兵,阅兵后放年假每营走了几百人,路上又有千把人掉队,现在不过五六千人,全都疲惫至极……而当面敌军有正西内黄城三千人,西南侧博望大营五千人,周边临河、澶渊随时都能来援,到时候就是一万四五……再加上屈突达、秦宝这些高手,咱们修行者也未必胜得过他们。必胜之局,咱们却贪功败了一阵,岂不可笑?”

“我知道。”徐世英认真听对方说完,方才从容依旧宣布了自己的计划。“所以我们现在只去打一下内黄城……如果成功了,再做下一步,如果不成功,就退回来在界沟这里扎营等后援……非只如此,牛大头领还要速速南下,越过博望山去澶渊,一面是迷惑博望大营,一面也是寄希望于这个速度能产生惊骇,震动城内敌军,澶渊是你多年驻地……你知道这怎么做吧?东郡也会有兵马趁着大河封冻来援你的。”

牛达只是点头……他千思万想,就是想夺回澶渊,何况此番早有安排。徐师仁也不吭声,俨然作为大头领他是知晓一些安排的。俘

大头领们既然一致,还做了解释,夏侯也不好再多说,前锋军自然迅速行动起来。

当然,这个时候,博望大营的屈突达也已经知道了局面,却陷入到了茫然之中——没办法,对方进军太快,而且他根本不能确定当面之黜龙军先锋兵力。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