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卷新时代 第244章 溃败与自由(求月票!),小市民的奋斗,无语的命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人道主义,这或许是自由国家与极权国家根本上的不同,总理阁下,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数以百万计的俄罗斯人,为了自由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穿越铁丝、地雷、机枪组成的警戒线……”

面对司马的沉默,伊戈尔试图用人道主义,这位中国总理和中国人最喜欢的名词说服他。

听取着伊戈尔的劝说时,司马想到国内的多个人权组织要求政府开放边界,在解除苏军溃兵武器的前提下,准许他们以难民的身份入境,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次人道主义援助。

一直以来,普通的中国人对苏俄缺乏想象。对于苏俄,国人的了解大都是报纸对那些脱苏难民的采访。

人们住在工厂化的住房里,这些建筑就像火柴盒,外表看上去毫无二致。苏俄青年的命运自出生之日起便已注定。在托儿所,蹲坑排便也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所有儿童必须等最后一个拉完才能一起起身,这是“接受社会教育的第一步”。

苏俄人喜欢阅读,但所有的报纸内容都是大同小异,头版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演讲。艺术为人民服务,但政府决定什么才是时尚和艺术,古拉格农场、集中营等等似乎这就是苏俄的全部。

对他们而言,谴责苏俄政府和援助脱苏难民,虽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考虑,但更多的是出于人道主义情怀和对自由这一基本权利的认同,毕竟现代历史上从未有一个国家,建一堵墙把本国人民关在里面,而帮助他们自然是自由的中国人当仁不让责任。

而在过去,中国人也一直这么坐,军人会冒着被枪击的危险去拯救穿越边境时被打伤俄罗斯人,平民会为他们募捐,里海的渔民同样会帮助他们偷渡。

但是现在呢?

开放边境,等于让十几万解除武装的苏俄军人在国防军的防线上穿行,如果德军尾随而至,边境一侧的国防军能否威慑德国人?那些苏俄军人会不会……

林林总总的问题一个又一个在司马的脑海中浮现。

“……总理阁下,现在您的笔下握着的不是十余俄罗斯人的生命,而是俄罗斯人对自由的信仰,你曾经说过我们和苏俄的分歧不是关于意识形态的,而是关于自由的,自由可以被包围,俄罗斯的大地可以变成监狱。然而,人们追求自由的心不会因为那座极权监狱而消失,对于极权暴政而言,他注定会失败,因为它经不起良知的信任,它经不起真理的拷问,它经不起人类自由的天性……”

在伊戈尔继续着自己的说服时,沉默很长时间的司马站起身来,直视着面前的伊戈尔大使。

“伊戈尔大使,中国今天仍然像过去一样,坚定的捍卫人类的自由和尊严,无论前面的道路有多摸凶险,无论极权威胁来自何方,我们会开放边界、会给予追求自由的人民以帮助!就像我们曾经做过的一样!”

沙洲,靠近西岸的沙洲已经变了颜色,沙洲上挤满的瑟瑟发斗的人群,他们在游到河对岸时被中**队用子弹赶了回来,数万人挤在狭窄的沙洲上,绝望的望着对岸的土地,他们的身后炮声越来越近。

“哗……”

秋天的乌拉尔河的河水尽管并不算急,河水没膝时,伊万可以清楚的感觉到河水的冰凉,置身于河中的伊万望着身后的绝望的人们,浑身湿透的他们在风中瑟缩着身体,他们身后是随时会扑过来的德**队和军官、政治委员们的枪口,而在眼前,百米外的对岸,冰冷的枪口同样指着他。

如果几个星期前就逃的话……几乎所有人都在心里后悔着,几个星期前,他们逃到对岸,会受到欢迎,而现在,等待他们的却是枪口和子弹,尽管中国人并没有直接扫射,但打在河边的子弹还是断绝他们求生的企图。

在河水没腰时,伊万咬了咬猛的一头扑到的冰冷的河中,奋力的朝着前方游着,在他身后的沙洲上,原本坐在的人们都站了起来,望着这个年青人,难道他不知道对面的中**队会开枪吗?

奋力游动着身体的伊万每一次抬头时,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河对岸那高达数米的警戒塔,甚至可以看清警戒塔上的机枪手,河滩后方高大的铁丝变成了蛇腹,那里不再是边境而是阵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狂傲上瘾:医品九王妃

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