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洚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 君临(十四),重启大明,荆洚晓,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甚至如果一切顺利,三年到五年之后,他还要把陈三也带出去。
对奥斯曼的战事,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量的地面战,会让舰炮的火力优势难以发挥出来;而同样有火炮的奥斯曼人,也肯定不是马木留克那么好对付的。
不过丁一在广州府余下的时间里,倒是大量的时间,被工业部的那些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占据。丁一从十九岁,到了现在三十出头,十数年过去,足以完整地培养出一代人了,一代从基础知识和思维上,完全不同于李匠头那些大匠的技术骨干。
当然,对于李匠头那一代的大匠来讲,他们会整天都抱怨,现在的年轻人,远不如他们当年云云。对于现在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手上的技艺,更是有着许多的不屑。甚至有时候因为技术问题吵起来,李匠头那一代的大匠发了火,往往会挑衅地说道:“有本事上钳台鼓捣个东西出来瞧瞧!”
这倒是一个事实,论手上的活计,现时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十个里面,恐怕很难找到一个,手上技术能跟李匠头那代人相比的。那些大匠是什么人?是丁一从王恭厂哄出来的、骗出来的、挖出来的,是一个时代里,大明最好的工匠。
那一双手的灵活真不是吹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长为李匠头那样的角色。
而这十年培养出来的新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将会达到李匠头的高度,甚至超越。他们学过元素表,知道物理定律,懂得化学反应,了解电流传递的规则。丁一给了他们致少初中水平的数理化基础,其中天资好的,甚至达到高中程度了。
知识就是力量,不是说说而已。
枪管钢的研发成功,按着杜木和李匠头的报告,这些新一代的技术骨干,就起了许大的作用。甚至当他们找上丁一时,提出的问题,都让丁一感觉到欣喜:“陛下,如果在电报线上包裹胶皮和其他绝缘的东西,可以让传输的距离延长,这笔经费如果能批下来的话,一年之内,我们应该能有所进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