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大明当才子 > 第二百五十六章 趁火打劫没劫到

第二百五十六章 趁火打劫没劫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冯铨说这话倒确实是发自内心,并不全是为了自己着想,包括木匠皇帝明熹宗都非常清楚,以大明朝廷目前的财政情况,是绝对无法同时支持三个战场的!而实际上的大明权相魏忠贤也更清楚,大明军队现在能够同时支撑两条战线,已经是自己顶着骂名开海禁收商税增加财政收入的极限,再增加一个战场,就算是魏忠贤也没办法再弄来银子充当军费了。所以素来对外强硬的明熹宗和魏忠贤破天荒的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隐隐有些动摇,开始考虑冯铨献计的可行性。冯铨察言观色,知道明熹宗和魏忠贤已经动心,心中不由赞道:“姓袁那小子说得不错,这时候提出和大金谈和,皇上和魏老太监是不得不考虑。”

“不行,绝对不行!”这时,强硬派代表朱纯臣跳了出来,怒吼道:“皇上,绝对不能和建奴谈和,更不能赐给建奴入贡赐封的资格!如果这么做了,等于就是承认辽东土地为建奴所有,这是丧土割地的奇耻大辱,皇上你如果答应了,将来你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大明的列祖列宗?!”

“皇上,微臣也认为此举万万不可!”同样强硬的刘若宰也站了出来,大声说道:“现在朝鲜已经被建奴攻占,如果现在和建奴谈和停战,那朝鲜怎么办?成为建奴的属国么?”

“朱国公,刘大人,你们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冯铨叹了口气,苦笑说道:“你们知道国库里现在还剩几两银子不?又知道朝廷还欠着陕甘军队多少军饷和粮草不?宣大这边战事如果不利,或者久拖不决,又得增加多少开销?还有辽东这边,建奴大军来攻,山海关以北的军队又不太靠得住,万一在这期间,宁远和锦州忽然出了事情,朝廷还能给辽东派去援军么?”

“皇上,魏公公,微臣认为冯堂官此计或许可行。”王永光也小心翼翼的说道:“为了预防万一和谨慎起见,暂时与建奴罢战言和,也不失为避免三线作战的一招妙棋。而且这么一来,与建奴罢战言和之后,还可以阻止建奴与虎墩兔结盟,联手侵扰我大明。”

“多谢皇上夸奖,这都是奴婢和奴婢的那个猴崽子应该做的。”魏忠贤喜滋滋的谦虚回答。只可惜其他的文武百官都不象明熹宗和魏忠贤这样的对张大少爷充满盲目的信心,就连张大少爷的小老婆的舅舅英国公张惟贤都站出来发出警告,“皇上,魏公公,你们不要太轻敌了,也不要太完全相信张好古的话了。恕老臣说一句倚老卖老的话,以张好古的能征善战,打几个胜仗也许有希望,可是要想一仗打出十年平安,重创虎墩兔汗直接控制的察哈尔军队,那是难上加难,稍有不慎,我大明就很可能陷入三面作战的窘境!”

“皇上,魏公公,微臣赞同张国公的看法。”和张大少爷关系不错的王永光也小心翼翼说道:“虎墩兔汗这次亲提二十五万大军来攻宣大,几乎已经是倾尽全国之兵,张大人以宣大之力孤军抗敌,能够挡得住虎墩兔的倾国之兵,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要想重创察哈尔主力,一战打出十年平安,那却是几乎不可能办到的事。”

“王堂官,你忘了上次喜峰口大战了吗?”魏忠贤不满的冷哼道:“上次十二万鞑靼联军来攻喜峰口,你们也个个说猴崽子打不赢,结果怎么样?猴崽子以八千兵力就打得十二万鞑靼满地找牙,还一鼓作气拿下了喀喇沁和科尔沁两块草原,鞑靼的台吉和王子都抓了上百个!现在张好古小猴崽子手里有五万大军,鞑靼虎墩兔才二十五万,还能打不赢?”

“魏公公,打仗不是这么算人数和兵力对比的。”王永光苦笑答道:“上一次喜峰口大捷,原因也很多,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我军占了地利,有坚固无比的长城关墙可以依托,二是鞑靼不熟悉张大人的新式火枪威力,被张大人彻底打蒙了,至于后面的北伐草原,张大人的作战主力其实是鞑靼降兵,我们大明军队反倒没出多少力。但现在呢?夯土建造的宣大长城年久失修,远不如青石建造的蓟门长城坚固,张大人的军队没有地利可托;屠奴军的新式火枪威震天下,鞑靼军队必然不敢掉以轻心,也必然会想方设法破解,至少不会象上次那样傻头傻脑的冲上来送死!喜峰口战后,张大人能够驾驭近十万鞑靼降兵为前锋,所向披靡,是因为喀喇沁草原和科尔沁草原的鞑靼部落形同散沙,缺乏向心力,而这一次鞑靼联军却又不同,虎墩兔不仅是他们各个部落公推的蒙古大汗,也是我大明朝廷正式下旨册封和承认的蒙古大汗,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张大人再想象上次那样用降兵横扫草原,已经基本上不可能了。”

“这么说来,你认为张好古那个猴崽子必败无疑了?”魏忠贤极其不高兴的问道。王永光打了个激灵,赶紧回答道:“魏公公误会了,下官并非说张大人必败,相反的,张大人用兵如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下官也对张大人捷报频传击退鞑靼充满信心!下官只是担心击退虎墩兔之后,如果张大人未能成功重创虎墩兔主力,那么虎墩兔的鞑靼大军卷土重来,避开张大人的锋芒袭击我大明其他关口,那么魏公公你又上那里去找那么多百战百胜的张大人来抵御强敌?”

明熹宗和魏忠贤都板着脸不说话,心里则都在怀疑——那个该死的辽东巡抚,该不会是帮着建奴来趁火打劫吧?赐给建奴入贡册封的资格,等于就是承认建奴独立,而且建奴也肯定要提出开设边市的要求,有了边市,建奴还用担心粮荒问题吗?

站着的和坐着的大佬都不说话,金銮殿上则吵翻了天,主和派与主战派各执一词,各说各有理,吵得是天翻地覆,不可开交,东林党余孽也乘机煽风点火,暗中指责张大少爷挑起明蒙战事,陷朝廷于两难局面。也就在这时候,兵部侍郎袁可立再一次举着一封塘报急匆匆跑进金銮殿,看到袁可立手里的塘报,明熹宗和魏忠贤都是眼睛一亮,异口同声的问道:“袁爱卿(大人),是不是宣大的塘报?张好古打胜仗没有?”

“这倒是实话,咱家那个猴崽子还要盯着陕西乱贼,确实分身乏术。”魏忠贤微微点头,脸上也露出少许担忧神色。这时候,早就想说话的户部尚书冯铨乘机出列,向明熹宗和魏忠贤拱手说道:“皇上,魏公公,微臣有一计,可以一箭双雕,既可使建奴罢兵,辽西与京畿安然无恙,又可预防万一,避免三面作战,在宣大军队无法重创鞑靼虎墩兔主力之时,可以腾出手来加强长城防御。”

“哦,爱卿有何妙计?”明熹宗惊喜问道。不曾想冯铨迟疑了一下,竟然先拱手说道:“皇上,微臣有言在先,微臣献计之后,皇上若是不许,请皇上一定要饶恕微臣的失言之罪。”

“说吧,朕赦你无罪。”明熹宗随口答道。那边王永光则瞟了冯铨一眼,试探着问道:“冯阁老(冯铨是内阁次辅),你的意思该不会是,建议皇上采纳袁崇焕之计,与建奴罢兵谈和吧?”

“什么?”明熹宗第一个惊叫起来,然后大部分文武官员也惊呼成了一片——这就是大明皇帝和朝廷的骨气,有修仙玩箩莉的皇帝,有到处泡马子的花花皇帝,也有喜欢做木活和恋母情节的皇帝,甚至还有被敌人俘虏的皇帝,但就是没有软骨头的皇帝!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冯铨的话还没说出口,满朝就已经是一片愤怒的目光。

“皇上,请冷静。”冯铨硬着头皮说道:“微臣虽然是这个意思,但罢兵谈和并不等于投降,而且暂时的让步,也是为了将来的复仇!就象魏公公说的一样,能征善战的张大人只有一个,能同时抗住陕西乱贼和鞑靼虎墩兔,已经是十分了不起了——微臣说句肺腑之言,微臣和张大人的私交虽然很不怎么样,但张大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就与辉煌,微臣还是发自内心的钦佩的。所以微臣建议,皇上可以先派一名使者与建奴联系,暂时与谈和休战稳住他们,待到大明军队腾出手来,再收拾辽东建奴不迟。”说到这,冯铨又哭丧着脸补充一句,“关键是,大明国库实在支撑不起三面开战啊!张大人如果没有象他自己说的那样,一战打出十年平安,招来虎墩兔鞑靼全力报复,大明与鞑靼全面开战,那微臣这个户部尚书,也只有退位让贤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