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座·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卷三 第七十回 侧翼助攻,我本三国一路人,水瓶座·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要知道上次在山道道口那里以箭雨战术迎敌的还不是夷州的正规军,而是田畴的部曲。真要和训练有素的夷州兵相比,田畴的部曲还真的就是民兵了。只见这会儿的夷州步兵们除了前排作为阵壁,余下的夷州兵一齐发箭,真可以说是转瞬之间就有几万的箭支射将出来,那是一番何等骇人的景象?乌丸骑兵一向以骑射之能而自豪,只是他们集结几万骑同时放箭,也不见得能有这么吓人的场面reads;
噼哩啪啦的一通箭雨过后,迎击夷州兵的万余乌丸骑兵可就真不知道死了多少。而最要命的是你乌丸骑兵不是擅长移动性的骑射吗?可现在和夷州兵的战阵一比,你的骑射可以一边凉快去了。夷州兵配备的连弩发射方便,在不追求准头的情况下,一边行进一边狂拉击发拉杆那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再加上箭匣的更换方便快捷,使得整个夷州军阵在逼近的同时,箭雨就一直没有停过。
再看夷州军阵缓缓前行不过三百余步,来迎击夷州兵的万余乌丸骑兵已经只剩下了不足千骑。而剩下的乌丸骑兵见状大骇,哪还有胆量再往前冲?还不马上就调转过马头开溜?什么?你说有没有这么夸张?五千步兵把上万的骑兵给打成落水狗?告诉你完全可以
早在汉武帝时期准备对匈奴作战的时候,名将李陵就曾经仅仅以五千步兵打得匈奴数万骑兵对他们奈何不得。可惜后来是因为汉武帝这边的支援没能到位,李陵的五千人在距离关隘没多少路的时候没了箭支,这五千人最后没能退回去。李陵对此都曾经叹息过只要再给他的士卒每人三支箭,他就完全可以退回关隘。后来李陵无奈之下投降,战报传回汉武帝的耳中,司马迁就因为帮李陵投降的事说了几句好话,汉武帝便迁怒于司马迁,司马迁最后就因此受了宫刑。
而此时此刻,吕玲绮的这五千步兵无论是武器装备、训练水平、战斗意识,甚至是环境背景可都强出当初的李陵不是一点半点,用狂风暴雨一般的箭雨击溃上万的骑兵真心不是什么难事。再看夷州军阵又前行了一小段路之后就停止了前进,箭雨也就此停了下来。
此时前军、中军的阵形不变,后军则分出了数百人去清扫战场,牵马的牵马、回收箭支的回收箭支。而这后面的数百人也真有意思,几乎每个人都拖着一乘厢车……确切的说,这种厢车到有点像清末民初时的那种黄包车,就是《骆驼祥子》里的那种,只不过后面是适合放东西的厢斗。而这种厢车相当的轻便,打扫战场的夷州兵把收上来的东西随手往里面扔就行。
这也是没办法。夷州步兵单兵所能携带的箭匣终归有限,正常情况下一个正规的夷州弩弓手,身上连同弩弓在内,最多只能再带四个箭匣,分挂在左右两腰。不过后来夷州开发出了弹簧背包箱,里面可以放十余个箭匣,取用时反手往背上一摸就行,也就是说一个正规的夷州弩弓手,最多时可以携带十五个左右的箭匣,按每匣箭容十五支算,就是两百多支的箭。
只是箭虽多,乱射一通下来也总有射完的时候,加上连弩与箭匣这玩意对箭支的制式化要求比较高,夷州兵在野战时必须得及时的回收箭支才能保证持续的战斗力,所以相应的战场回收方式也就开发了出来。而这种厢车嘛,就是一种不错的回收工具。而且把这种厢车摆放在前列还可以作为简易的屏障。
再到下一刻,夷州军后阵又分了三百来人出来,把厢车中的箭支装回箭匣之中reads;。一匣装完马上就传递到前排,随后射空的箭匣也会再传递过来。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乌丸骑兵远远的望见,也不敢再上前冲击。没办法,那铺天盖地的索命箭雨真的是太可怕了。
此刻战场上的局势很微妙,曹彰与乌丸骑兵仍旧混战在一处打生打死,夷州军阵却在外围不紧不慢的清扫着战场上有价值的东西,并不直接的参入战事。但凡是有不知死活的想过来的,用不了几秒钟就会被射成刺猬。反正看那架势,夷州军团就不像是来打仗的,而根本就是来趁乱发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