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四十二章 上下皆动,同盟会崛起,草清,草上匪,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庙还跟在后面呢,他们才是行善的大行家,咱们这就是毛毛雨。”
送书的都是些读书人,对还在犟嘴的那几个当地读书人份外看不惯,纷纷出言洗刷。
“你们南……南面的就是不怀好心!这书上的东西,也定是教人入邪魔的玩意!”
某人还在咬牙硬撑,其他同乡凑过去翻了翻那些书,一个个目光都变了。
“段子的《四书会注》、《华夏气节百诗选》!”
“吕小先生的《唐宋古文集注》!”
“孔先生的《人初仁义诸知》!”
“圣道……陛下的《劝学说》!”
“都是锦官坊版,虽是善业版,也值得珍藏啊!”
书是好书,南北交融多年,尽管大清治下读书人对英华在天道和工商上的学理不屑一顾,多斥为邪魔之说,可在传统儒学领域,有段宏时、吕毅中、孔兴聿乃至天庙圣宗下的彭维新、刘纶等儒生发扬光大,心学、理学等儒家学知卸下了治国重担后,反而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术成就远远比满清理儒高得多。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上,返璞归真的儒学更占据着教导人立身处世的统治地位。
因此北方读书人一面骂着南蛮已是夷狄之国。一面却对南蛮在儒学上的成就向往不已。段、吕、孔等人也被暗中奉为儒宗,甚至圣道皇帝的一些著作,北方理儒士子也不得不承认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例如《劝学说》。跟历代劝学诗。尤其跟宋仁宗的《劝学诗》不同,圣道强调学不止在师,不止在学校,更在各行各业,虽然拉上了天道无处不显的说法,而且只将儒学摆在做人的层面上,可重学之心也令这些读书人心怀感佩。
这几个本地读书人也瞬间转投了阵营。个个腆着脸也去排队拿书,就剩一个孤零零站着,正彷徨不知所为,车上一人忽然喊出了他的名字,竟是他在太原府进学时的同窗。
“大英之下自有新气象,看你头上的辫子剪了,心中的辫子还没剪,可是难在新世为人的哦!劝你放开心扉。多朝前看,也劝你爹别再盯着那十来顷田,大英收了北方。百废待兴,什么机会没有?”
同窗既是嘲讽,又是劝慰,那人绷着的脸终于化了,期期艾艾地也凑了过来。
“之前乱言蛊惑的,别想免罪啊,人人都到乡公所来抄告示!”
眼见一场风波化解,夹山乡的人心被这善业车队裹进了滚滚车轮里,李宏德欣慰之余,也学会了恩威并重。当然。他只是高举轻放,毕竟大好局面已至,就不必太深究了。
此时李宏德才知,为什么知县会这么放心让他鼓捣,收拢人心这事,可不是就放在他这还乡客一人身上。在他身后。还有浩瀚的国中人心,雄厚的各业物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