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夜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四章 济州归心,明末苍茫,人在夜半,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百姓的收入如何?”这是赵烈最关心的,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自己的后方才能巩固。
“大人,这里的田亩大多是保水不足,毕竟是岛上的土地,不过,种植番薯还是没什么问题。六十余万亩只有不足八万亩种植了高粱玉米其他的都是番薯,不过,番薯丰产啊,按一户四十亩田,三十五亩番薯亩产三石计算,可产出百石番薯,留下十石,其他都被官署以三分银子一石收购。这就是二十七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收入了。”马涛细细的罗列一下账本。
“那么官署收购来番薯用在什么地方?”赵烈一一询问。
“大人。去年收购的白番薯大部用在了难民营,当作主食或是做菜,吃的很多辽民见着白番薯就是头疼。”马涛笑着说道。
“不头疼不行啊,我在难民营里也是吃腻了白番薯,早饭番薯泥,中午番薯炖菜。晚上海鲜或是海菜炖番薯,我现在一看到番薯就饱了。”吴波笑着插嘴道。
众人一阵哄笑。
“不过,今年春天,根据大人所说,罗长山组织人手在石岛造出了番薯粉条。根据大人留下的菜谱,炒粉条,肉炖粉条,酸辣粉条,都是好菜啊,这不,上半年罗长山组织人手生产,将粉条发卖到山东,北直隶等地,大受欢迎啊,老百姓都叫它番薯粉。这不,今年济州粉条大部被罗长山订购了,为了这个罗长山还拆借不少银子呢。”马涛笑道。
“那是,我们难民营也托了罗长山的福,可以多吃点玉米,高粱米饭,可算熬出头了。”吴波一副跳出升天庆幸的模样。
“好,当年到澳门寻得了造船、造炮的人才,今日我要说还有一个人才就是这个罗长山,善于经商,更善于创造,将来成就不止于此啊。”赵烈感叹中国的商业大才层出不穷,作为执政者不是简单的抢夺其资财,而是应当鼓励其发展,收取其税赋,达到双赢,大明如果是能够实现这种双赢,何至于灭国,关键还是内政啊。
“今年上秋以来,石岛的水泥、木材、铁筋等物供不应求,何也,济州百姓积攒了两年的银钱大半都投在了建造新房上,这也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济州城外的两个水泥窑根本不敷使用,石岛发来的铁筋更是远远不足,只有木材因为北华的缘故还是供应得了,这不,前些时日,在济州城外,大静、城山外各建了两个窑口,属下还通秉了石岛赵大人多产些铁筋。”马涛边说边摇头,当时由于水泥和铁筋的紧缺黑市里价格翻了两番。
“谁也没有后悔药吃,日后引以为戒吧。不过,今日济州发生的事,明日就可能在北华发生,济州很多人家是改建住房,北华根本就没有住房,都是地窝子先凑合,马涛,一定要在春天告之北华,多建窑口,另外,让石岛多多产铁,将北华岛的用量也加进估算里去。免得到时手忙脚乱。”赵烈提点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