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青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震动,大明1617,淡墨青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明1617

同时有好几个台吉遇害,送信的人却进不了城,天黑了,城门已经关门,这些送信的喀尔喀人只能一脸焦急的待在城门口的道路两旁,他们也没有灯笼,只能打着火把等候,城头的军人喝斥几声,把他们赶到百步开外。

一直到起更时候,城门才慢慢打开,扎萨克图汗打头,两位大汗跟随在后,几十个台吉和数百随员一起从城里出来。

从半夜开城门来看,和记已经有相当的自信,当然也是因为城里头没有完备的馆舍,也没有给这些蒙古贵人们安排成片的宅邸区域,所以他们在宴席结束之后也就只能从城中再出来,不然就只得露宿街头了。

随着喀尔喀人出来的还有几十个部落的头人,他们脸上都有似笑非笑的表情,不少头人就是几千人的小部落出来的,他们过来也只是试探的心理,但在买卖城这里他们受到了相当热烈的欢迎,张瀚招待这些头人时和喀尔喀人的待遇几乎相同,并没有太明显的差异,最多是三个大汗的待遇要高一些,对于这些头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迷梦。

俄罗斯人,各部的头人们,喀尔喀人,在今天白天的震撼之后,他们对张瀚的实力和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远在所有势力和所有所谓的大汗和头人们之上,只要张瀚愿意,手掌翻复之间就能使他们和却图汗一个下场,而张瀚对他们又是那么的亲厚,笑容可掬,酒宴上的菜肴相当的丰盛,言词十分温和,对这些蛮性犹存的头人们来说,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很多头人都是涕泪交加,他们拿出了二百多年前大明赐给的银印,并没有敕书,如果有敕书的话他们的日子会过的更舒服,很多喀尔喀蒙古人也没有,漠南的蒙古贵族很多都是大指的指挥使,上到都督,下到指挥使,甚至千户和百户,那些近辽东的部落头人倒是有很多也受过赐封,但时间久了,那些银印估计早就是小孩的玩具,甚至有不少部落早就丢掉了洪武和永乐年间,在大明最强盛时期赐给他们的印信,但在现在,他们拼了命的巴结和讨好张瀚,一个个献宝一样的把大明给的印信拿出来亮相,争先恐后的拍着胸脯表示他们忠于大明,愿意和汉人交朋友,愿意尊敬张大人,听从张瀚的命令调遣,哪怕是攻击林丹汗,他们的部族兵马也愿意担当先锋,再所不辞。

他们当然也愿意赶过来贸易,这些部落的穷困后人难以想象,不要说那些不怎么需要的用具,就算最本的生活用品也相当的缺乏,他们没有棉花,当然也没有布匹来做衣服,几乎全部裹着兽皮,他们也没有铁针和细线,所以衣袍都是粗制滥造,破烂不堪,他们缺盐,没有糖,没有医药,有病只能硬扛,要不然就请萨满跳大神,他们也缺乏捕猎和打渔的用具,所有的生活用品他们都没有,任何和文明有关的东西,几乎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很多时候,不少鄂伦春人就是睡在地窝子里,家里没有一件铁器,生活用品都是木制或石制的,他们很多时候甚至就是吃生肉,平均寿命肯定不到四十,相比农耕民族,这些生活在极北地域的游牧和渔猎民族过的相当凄惨,但他们和蒙古人女真人一样反而被吹捧为勇气的象征,真要有勇气和智慧的话他们早就应该一路南下,寻找温润富裕之地安身,而不是在这里苦捱下去了。

和记的出现给了这些部落真正的希望,原本他们还有犹豫和迟疑,不知道草原上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的献俘仪式之后,再蠢的人也看出真正的苗头来了,这反而叫这些部落头人定下心来,他们最远的在近千里之外,沿着克鲁伦河听着消息过来的,在草原上寂静又活跃的生态之下,有用的消息总是传扬的很快,甚至估计已经传到察哈尔人那边去了,那里也有相当多的小部落,愿意过来贸易的定然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婢女不善

蒋一刀不留痕

修真之封魔

茅草

大秦守墓人

草原浪

大唐胡笳传

晶晶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