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青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新任,大明1617,淡墨青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可惜茅元仪没有任何功名……这不是一个小障碍,而是一条天堑,哪怕是孙承宗的权势和人脉也越不过去。
国朝已经不是当年了,洪武和永乐年间,官员除了科举正途外,监生也是选官正途,茅元仪这样有文名也有实际才学的,可以入监学习,毕业之后就能选官任职。另外就是吏干为官,也就是有吏才有实绩的,一样能考选入官,一入官员流品就好操作了。
再下来就是察举,有文名和才学的可以由皇帝下诏征辟入官,在大明立国之初,官吏数量严重不足,察举为官也是常态,而且还经常有名士拒绝征召……当然在太祖皇帝手里落不了好,拒绝征召就是人头落地。
茅元仪若在太祖年间定然是征召为官,在永年到仁宣年间可以入监学习,一个监生名额孙承宗还是很容易就能弄到手,成化到嘉靖年间也可以以才干升官,在嘉靖年间还有工匠一路做到工部尚书,因为其有真才实学,文官也并没有太大反弹。
到了万历和天启年间,一切制度都僵化了,包括用人的制度。
科举才能为官已经深入人心,哪怕是佐杂小官也是以举人为主了,监生为官的路基本上都是堵死了,何况是吏干或察举推荐。
孙承宗只能叫茅元仪转武职,保举他为舟山镇参将,这个武职也就是给茅元仪一个官身,总比杂流的翰林院待诏要强的多……翰林院也不是全然清流,待诏就是杂流,完全叫人看不起的官职。
“公不必如此。”茅元仪晒然一笑,说道:“在下不止是爱好兵事,文学之道也颇为喜欢。既然辽西这里不用在下了,在下打算回南,先回家一趟,再去南都找朋友诗词唱和,秦淮河上唱游,也是人生快意事。”
这就是士大夫的情操,孙承宗对茅元仪这种坦然的态度也相当的欣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