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二章 西南联合开发计划,辛亥军阀,青史尽成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部长,高薪聘请也不行么?”

张澜摇了摇头:“钧座困难有两点,第一是合格的教育人才本来就不多,而且多数都是前清的旧式人物,教国文,教历史,一点问题都没有,教物理化学就不行了,第二就是高薪也有一个限度,教师工资一旦太高了,只能加剧社会矛盾,而恰恰有些人就不满四川给出的条件,选择了拒绝!”

四川的急速发展,让四川的这些官员能够接触的范围更广,有些事情也看得更通透,从清末开始,中国的读书人享受的待遇一直是超人一等的,别看这些读书人多数都骂政斧,但是他们实际上既得利益者。

以工资为例,燕京上海的一些工人每个月能拿到三五块大洋已经不错了,同时期的北大教授每个月四百块,而普通工人还会被克扣,这些教授绝对不会被拖欠的,政斧再困难,也会尽量给他们足额拨款,教授和工人的收入能达到一百倍,正是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才让所谓的文人能够玩得起民国范儿。

但是对比后世如果大学教授和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在三五倍那算是对知识的尊重,可是一旦达到了一百倍,那就是制造仇恨,只能造成两大集团的尖锐对抗,可以说民国对于读书人的待遇是很出格的。

后世的读书人在吹捧民国的自由,也吹捧学者的读力,感叹民国范儿,未尝不是在追忆这种拿着普通人百倍收入,俯瞰苦难众生的一种优越感,对比他们的前辈,他们实在是太丢人了。

但是民国这种对读书人的尊重并没有带来国家的富强,科技也没有真正的发展,那些教授拿着巨额的经费去研究故纸堆,玩文化,玩古籍,一个个忙着著书立说,何尝有人把这笔钱用在科学研究上面,有谁做出了能够增强国家实力的军工产品,不是说文化层面的东西不重要,而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还坚持弄这些,就是商女不知亡国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民国之绝密生涯

芳儿大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