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7章 雷击炮的诞生,唯我独裁,巡洋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时的罗森博格是一位40多岁的克虏伯炮厂工程师,由于王辰浩同克虏伯工厂签署了合作协议和克虏伯火炮技术转让等协议,罗森博格一开始是作为克虏伯工厂的技术指导专家来到北洋兵器重工,在王辰浩的争取下,克虏伯同意把罗森博格转让给北洋兵器重工,随后王辰浩又派人把罗森博格的一家七口全部接到了天津,在给予罗森博格北洋兵器重工首席火炮设计师的的许诺下,罗森博格才同意在北洋兵器重工工作。
北洋兵器重工有了罗森博格这个火炮专家,加上克虏伯工厂转让的克虏伯火炮生产技术,王辰浩坚信国内很快就能够实现大口径舰载火炮的国产化,打破列强们的技术封锁。
此时,罗森博格正带领北洋兵器重工火炮研发技术团队的一批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正在研制35倍径的280毫米和305毫米两款舰载主炮,虽然不是王辰浩要求的研制40倍径的主炮,但这也是为了研制40倍伸下的280和305毫米主炮打基础,王辰浩可以理解他们的苦衷,毕竟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应该循序渐进。
在大口径主炮方面的研制进度还比较缓慢,但王辰浩交给罗森博格的另一个任务却是完成的非常顺利,那就是王辰浩要求研制雷击炮的任务。
雷击炮,顾名思义,其实就是迫击炮。只不过,当年是外国人发明的,称其为迫击炮。如今王辰浩率先研究迫击炮,本着他个人的自尊心,他将其命名为雷击炮,以后各国出现的类似火炮也都将会受到中国的影响,按照中国的命名方式继续称雷击炮。
纵观雷击炮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342年。当时西班牙军队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后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现代雷击炮的雏形。但世界第一门真正的雷击炮则诞生在1904年的曰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当时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曰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曰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47mm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曰军,打退了曰军的多次进攻。
王辰浩深知雷击炮的优势,一是其弹道弯曲,适合于对隐蔽物(如山丘、反斜面)背后的目标进行超越射击,也可对近距离目标进行直接射击;二是装弹容易,射速高(20~30发/分),火力猛,杀伤效果好;三是质量轻,体积小,机动姓强,中、小口径雷击炮可以人背马驮,打了就跑,能快速转移阵地;四是结构简单,艹作方便,易于大规模生产,造价低。
可以说,作为单兵补充火力,雷击炮的作用是巨大的。王辰浩既然知道雷击炮的巨大作用,自然不会放置不管,何况用不了多久就会跟俄国爆发战争,他不敢确定俄国人不会发明雷击炮,与其让别人先发明雷击炮攻击自己,不如先发制人更好。
对于罗森博格等火炮专家们来说,王辰浩当初告诉他们关于雷击炮的原理后,他们一点即通,此时已经陆续设计出三款不同口径和倍伸的雷击炮来。
试炮场,罗森博格亲自指挥,十几个试炮技术人员陆续架好三门雷击炮。分别是51毫米、82毫米和107毫米三款雷击炮。这是按照王辰浩的要求,将雷击炮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不同用途的型号。
他们的结构相同,就是口径不同而已。由炮身、炮架、座钣及瞄准具四大部分组成。炮身可根据射程的远近做不同的选择,三种口径的炮身长在750毫米~1524毫米之间;炮架为两脚架,可根据目标位置调节高低和方向,携行时可折叠;座钣为承受后坐力的主要部件,同时与两脚架一起共同起到支承雷击炮体的作用;瞄准具为光学瞄准镜,刻有方向分划和高低分划。
三款雷击炮完全按照王辰浩的构想设计的,基本上符合王辰浩的要求。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当前的光学瞄准具结构臃肿复杂,罗森博格为了降低瞄准具的重量和大小,不得不做了最简化处理。尽管这样,三款雷击炮安装的光学瞄准具依然块头很大显得很碍眼,而且结构粗糙,士兵必须接受严格的训练才可以使用这种瞄准具。
“大人,请下令试射!”
罗森博格准备好后,向王辰浩请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