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半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鹰爪门,一掌定乾坤,吴半仙,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一早,沈骥兄弟两人吃了早饭,换了衣服,浑身上下收拾利落,也没有带兵器,空着手溜溜达达的出了门,沿着正阳大街,径直往景阳街一带走去。
景阳街,北接松花江,南连哈尔滨火车站,和正阳街一横一纵,垂直交叉,也是一条重要的街道,说起这条街还有个故事。
当年中东铁路兴建,俄国洋毛子起个鬼主意,要绕过道外中国人设的码头,从松花江边,沿着景阳街挖出一条运河,直通哈尔滨火车站。
如果这条运河开通了,那么洋人从江上运来的货物,就不用走中国人的码头,直达火车站。看似方便了运输,实则是为了控制运输权,同时削弱中国人的商业发展。
因为一旦不走中国人的码头,那么就意味着很多以此为生的中国人就要丢了饭碗,很多相关的生意也要歇业关门。
在中国人的强烈反对下,洋毛子的阴谋后来当然没有得逞,挖出的沟渠也被愤怒的中国老百姓在一夜之间填平了,洋毛子没有办法,只得罢休。
鹰爪门,就在景阳街里一条胡同的大院里,不叫什么武馆,叫做陈家拳场。
事实上,那时候很多开武馆的,但直接用武馆俩字取名的,还真就没几家。
通常来讲,武馆都喜欢用某某堂,某某门,显得比较大气一些,另外还有叫拳馆,武术馆的。
陈家拳场,又叫陈家大院,俄国人还没进哈尔滨的时候,陈家的第一代当家的陈元奎,就已经带着他的儿子陈玉春,还有几个徒弟,来到傅家甸讨生活了。
那个时候,傅家甸,也就是哈尔滨的老道外,还是一片马场甸子。
大约在光绪年间,有山东来的傅宝山、傅宝善兄弟,辗转来到此地落户,因傅宝善读过书,懂医术,就在这里行医治病,颇受老百姓欢迎,当时傅宝善还有个外号,叫做傅神针。
后来傅宝善兄弟们开了药铺,客店,烧锅,又卖些饮食杂货,修车补套,为牲口挂铁掌,慢慢的这一带聚居的人越来越多,傅家的店铺也越来越兴旺,于是这一带就有了傅家店这个称呼。
再往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治理,便以傅家店为中心,将几个地方合并,成立了滨江厅,当时的滨江厅江防同知觉得傅家店的店字,字义狭窄,遂改“店”为“甸”,傅家甸便一直沿用了下来,直到中东铁路建成后,白俄大量迁入哈尔滨,才有了道里和道外的概念。
扯远了,陈家大院,就是在那个时候落户哈尔滨的,经过三代的发展,现在陈家有着十几个徒弟,住在一片大院落里,而且他们并不对外收徒赚钱,只教那些真正想练武,并且肯下苦功的人。
陈家人丁虽少,但在道外提起鹰爪陈,没有不存着敬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