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五十七章 优越感之一

第五百五十七章 优越感之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自从我们掌握了逻辑分析的工具之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小成功过后,我们就开始狂妄起来。以为只要经过逻辑推理,就可以趣向真理大道,这是今天知识分子最容易犯的毛病,因为这个逻辑能力,让我们成功,强化了我们的优越感。在逻辑的推动下,社会科技进步如此之快,我们能够成为逻辑工具的受益者,我们也自动成为它的传播者。我们虽然没有自大到自以为掌握了真理,但我们总以为,逻辑会让我们逼近真理。这种狂妄,是一种优越感,不仅觉得自己了解了知识,而且觉得自己甚至可以创造知识,直到发现真理。”

他说这一套,我完全可以理解。我们三个人,都是这种,要不然,我们在湖边讨论那些天,都是在做这种尝试,还乐此不彼。我们陶醉于那种空谈的快乐之中,以为语言的交锋与逻辑的算式会让我们产生灵感的火花。而灵感的取得,让我们感受到真理的力量,这种虚假的正反馈,让心理上的优越感得到奖励:我们是有知识的人,我们更靠近真理,仅仅用说话与辩论,我们就可以达到。

“现在想来,自己是多么肤浅!”万师兄说到:“逻辑只是个工具,而事实才是材料。没有材料的工具,是没有用的。我们在没有实践体验的情况下,如同没有木料的木匠,如同没有大米的巧妇,怎么产生出家具与米饭呢?”

这个比喻很好。相似的,还有铜钱与线的比喻。古代有人评价一个人的学问时,说到:知识如同铜钱,如果没有穿钱的线,你带到集市上的钱数量也是很少的,衣兜的大小决定了你用钱的多少。

如果有了穿铜钱的线,你可以把铜钱穿成一串串的,挎在身上、缠在腰间,这样,你到市场交易的钱,就是成倍的增长。

“我跟小胡有问题,这我们都承认过。但是,我们觉得,你以追求真理的方式进入修行,这是很正确的啊?当年,佛祖不也是这个发心吗?怎么说它错了呢?”

“哼哼”万师兄冷笑了一下:“追求真理,说得好听,这只不过是拉大旗扯虎皮,自已跟自己脸上贴金。其实,驱动我学佛的原始动力,在这次打七会上,我才明白过来。或许,这次打七,我也有收获,就是照见了自己,究竟是什么人。”

这是反省的意思。一个懂得自我反省的人,虽然不能说是圣人,也算是贤人了吧。曾子,不就是榜样吗?

“我所知不多,却得了所知障。其实,所谓的所知障,其实是自我意识膨胀的表现,以我以为打头说话的人,都有这个毛病。庄师兄,你认为,这种情况,在我身上,或者说在我、你、小胡身上,明显吗?”

我回味了一下,总得有道理。我们都懂一些知识,也会一些分析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算是稍有成功。总总世俗上成功的事例,加强了我们身上的自我意识,让“我以为”这句话,形成了下意识的思维习惯。当然,我们的大学老师们,也喜欢用这句话,作为讲课的开头。

而相对万师兄的比喻,我们用来分析整理知识的工具:逻辑,就是穿铜钱的线。但是,我们的铜钱不够,那多的线,有什么用呢?更何况,他转换了一个概念,他把铜钱再不比喻所谓的知识了,他用了一个词“事实”,对,只有事实,才是真理最终所指的对象。

我们没有接触到事实,无论多么强大的分析方法,都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只是空想家,没有力量的武术家,打个毫无实战作用的花拳绣腿,除了安慰自已以外,也让不懂行的看客,有几个掌声。这种卖艺的把式,骗不了行家,有人来砸场子时,只有溜之大吉。

“对,过于强调自我意识,而佛法要求观法无我,这就是矛盾。”我承认,不抛弃自我意识,是无法进入无我的空境。这在理论上,写在经典中,明明白白。

“光从理论上认识它还不够,虽然我们都晓得,我们的自我意识太强,但在实践上要去除它,是很难的。因为潜意识总是支配着我们的情感,我们必须在心理上充分认识到,产生自我膨胀意识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纠正它,日积月累,才会有成效。正因为这个原因,时间周期太长,在短时间内,我是不会再上山学佛的了。”

他这个决定太突然了,我没意识到,怎么让他产生如此悲观的看法。我问到:“你觉得,你自己,或者说我与小胡,驱使自我意识强化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呢?”

“优越感!”他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仿佛早就等我这样问,他早就准备好了标准答案。

“愿闻其详。”以我们之间的谈话习惯,当我说出这四个字时,不是装风雅,而是真要听他的分析。他当然也能够理解我的心情。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