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刑架下的祈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1章 乱,来战,木兰无长兄,绞刑架下的祈祷,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安离平城不过几日的距离,而贺穆兰动用的是白鹭官的情报系统,快马飞鸽,速度更是极快,所以几乎是拓跋素前脚到了长安,后脚平城已经接到了这边的消息.

近期被盗文欺负的厉害,所以做一章防盗自保,十几分钟后替换.有看到这句话的就是在盗文网站看到的,请支持正版,支持jj文学城,因为作者也需要糊口才能抵住生存压力创作,谢谢.

夏国的国都是统万城,可在汉人的心目中,长安和洛阳的地位甚至比平城还要重要.从拓跋焘打下夏国开始,朝中已经有无数个文官上奏请求过迁都洛阳或长安,均被拓跋焘给打了回去.

长安和洛阳这样的中原腹地虽然好,但鲜卑族的根本却在北方.

平城位置不好,土地贫瘠,经常有旱灾或者雪灾,可却是北方诸国的中心,无论是监控北方六镇还是调拨周围的兵将都比洛阳和长安容易的多.

如今天下初平,高车人和柔然人刚刚进入漠南,北方又有许多胡族蠢蠢欲动,天下也没有平定,他若去泰山封禅再迁都长安或洛阳,就等于他自诩汉人正统,莫说鲜卑宗室和魏国的胡人们怎么看,就算一直和他隔江而望的刘宋怕是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局面,要大举出兵.

要知道刘宋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吸纳无数贤臣名士归附,凭的就是"正统"之名.要是他成为中原霸主,就算为了争夺"正统",刘宋也不会在估计颜面上的"平衡"了.

还有北燕,北凉,库莫奚,吐谷浑……

他还没有收复整个北方,统一中原之前,是不会考虑迁都和封禅之事的.

可这些道理,汉臣们都明白,却不愿意听.

拓跋焘明白,他们会效忠鲜卑人,其实是因为鲜卑如今在北方最强,他们背后都是高门大族,家族势力,其中牵一发动全身,为了保全族中,为了发展势力,为了子弟的前途,哪怕他们再不愿意为胡人效命,也要努力把这个国家治理的更好.

因为只有国家强了,他们才会强起来.否则魏国成了一块砧板上的肉,这些在魏国国土上立足的"士族",随时都可能土崩瓦解,就犹如当年的"王谢".

可这些人太想得到"正统"的名望了.他们都知道南方的汉人是怎么说他们的:

——"衣冠禽兽","胡族走狗","数典忘祖".

鲜卑族从漠北兴起一来,到他拓跋焘手上,几乎已经统一了黄河流域,可虽然他们建立起了空前强大的魏国,可是他却无法解决自己入主中原后的合法性问题.

从魏国前身代国立国之日起,鲜卑族和东晋,刘宋以及北燕等各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正统之争.

为了这个,拓跋焘的祖父甚至用尽一切办法论证自己是黄帝后裔,从血缘关系上和鲜卑族同源,鲜卑祖先是黄帝最小的儿子昌意的后代,受封到大鲜卑山,以此封地为号,称之为"鲜卑".

可是中原地区的史籍没有记载,北方的民歌和传说虽然有理有据,中原人就是不认.

除了这个,拓跋家几代君主都在文化上尊儒,重用中原地区的有学之士,光拓跋焘自己,就至少下了三次诏令,让各地推荐"有才有德"的士族做官,成了魏国各级重要官员.

拓跋焘对汉人的重用,造成朝堂上汉人和鲜卑人几乎分庭抗礼,国家的国力蒸蒸日上,各地的士族纷纷归附,可到了一些敏感问题的时候,这些汉人却像是入了魔一样齐心协力的要推动起来,就算他是皇帝他们也不肯屈服.

比如说,一定要杀了祸害乱了长安的王斤以儆效尤;

比如说,长安即使不能作为都城,至少也不能有弱于统万的地位,否则任何人去了长安一阵糟蹋,长安迟早不保.

这些汉人对长安的重视犹如对洛阳的重视.鲜卑人得到洛阳城的时候,洛阳几近战乱,几乎已经是废墟了.这些北方的汉人士族亲吻洛阳的土地,跪拜洛阳的先祖,凭借着他们的力量才让洛阳重建了起来.

无数士人甚至自己掏钱掏人,在重建之前,在鲜卑治下的士人们遍访南边的建康城,还有些把家中在汉晋的藏书取出来作为参考,想法子重新恢复当年的壮观.

只是洛阳城败破的太厉害了,当时人力和物力都不允许,所以无论北方的汉人们如何努力,现在的洛阳也不过是一座规模不大的主城而已.

即使如此,多少大族偷偷在洛阳附近置产,多少士人推动洛阳成为魏国的首都,便知道汉人们对"正统"的重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

原罪under

我不吃酸菜

我,豪门赘婿,有女儿后无敌了苏泽叶予熙

李元芳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