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章 南京,宋子安新传,裕玮,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生的”或“生”:当时对厘米的称呼;三生七就是7毫米。)
“不错,但各个缺口完全可以用其他装备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且不易发生有限的重武器被轻易摧毁的态势。”
“什么武器?”
“首先是20迫击炮,才50斤重,骡马即可驮载,必要时可拆成三部分由人力运输,炮可打0里远,弹重0斤,杀伤面积超过20乘60尺,每分钟可发射6-发;这是我在美国得到的生产图纸和资料,完全超越部队现有老式山野炮。”说完我拿出好不容易回忆起的前世著名的64式20迫击炮资料;当然,是鉴于制造水平缩了水的。
专家们一起聚首研究:“不错,设计新颖,射程远、射速高、威力大,在减轻炮重方面更是构思奇妙。”
“我完全在政府兵工厂现有生产技术范围内,可完全自产。”
蒋介石开口了:“好,好,好,小阿弟又立一大功!”
“交给沪厂还是金陵厂?”
不行!交给这两厂,抗战一开始就完了。我想插嘴却接不上话。
幸好委员长发话了:“还是交给汉厂吧!他们正准备扩大建设;小阿弟自己开办的象山厂也可以生产的。”结束了这一议题。
“小老弟还搞回来点什么?”
“光有这个20重迫还不行,直射和防空都没有解决。”蒋百里直截了当的说。
“不错,我知道德国顾问向我们推荐7战防炮和20高射炮,**已经开始装备部队;但我知道德军还使用另外一种7高射炮,而我在美国还得到一种新的设计,就是把高射炮和战防炮二合一组成一种高平两用炮”。一边说我一边拿出了图纸和制造方案,“我们可以向德国或捷克购买炮管,自己制造其余的零部件。”
(战防炮:反坦克炮当时的称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