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臭不要脸江大少 > 31.我起不出名字了

31.我起不出名字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黑色低领旗袍的长度应该是刚好到江老太太的脚背,孔雀绿的旗袍袄则是半身,如此搭配,刚好可以露出黑色旗袍下面的纹路。

那全部是苏红提一针一线手绣出来,为了迎合孔雀绿的旗袍袄,黑旗袍上的手绣主题就是绿色的孔雀尾巴。

但苏红提只绣出了简单的纹路,每朵羽片的中央,用了黑碧玺点缀。既显得黑旗袍不是那么的单调,又不会让它夺去了旗袍袄的风采。

而孔雀绿的旗袍袄,用了黑色的水貂毛压边,手工盘扣,最主要的是面料。

苏红提从布料店里买回来的那些锦缎到底是没能用上,她用的是“苏锦绣”压箱底的最后一块手工蜀锦,图案不算复杂,乃是祥云纹路,再配上黑色的棉布,相得益彰。

臭不要脸江大少

苏红提给江老太太做衣服之前,特地研究了一下明国时期的女性服装,整整花了三天的时间,让她写出来一篇有关于民国女性服装变化的论文,那基本是没有问题。

像旗袍、袄裙、洋装,这些在民国电视剧中会经常看到的服装,因为时期的不同,流行的样式其实也不同。

譬如旗袍起初并不是这么的合称身体,而是宽大平直。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

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采用西式。这一改变遭人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

盘扣上也用了黑碧玺点缀。

这两件衣服算一套。而之所以最终选择了孔雀绿,因为绿色代表了生机,孔雀则自古都代表了祥瑞。

苏红提研究了很久,譬如同样满头白发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每一次出街,穿的可都是套装,什么颜色都有,粉红、嫩绿、淡紫,俏的不行不行的。

还有她为了搭配各种颜色套装的不同色彩的帽子,那是经久不变的时髦,就连她打的伞永远都是透明的,但伞柄的颜色又永远和衣服一样。

清代旗装本不开衩,出现旗袍后,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在左边开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又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到1934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

三十年代中期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可以说民国时期的旗袍,就像是一个女人,尽管历经了无数的非议,却依旧有着自己的坚持,最终才有了代表着自由的成熟之美。

苏红提给江老太太做的是一件黑色的棉旗袍和一件孔雀绿色的广袖旗袍袄。碍于她的年纪,苏红提采用的是上世界二十年代初,盛行的宽大喇叭袖的短袄。黑色的低领棉旗袍穿在里头,外套孔雀绿的旗袍袄。既保暖,又端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