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五代逆天 > 第三十五章 称王荆湖(上)

第三十五章 称王荆湖(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众人心里一沉,终于说到正点子上了。

至于徐仲雅、赵普、李骧,他听到耳朵里头的却是:我没有什么功劳,当大王名不正言不顺呢?再有,我老爹还在当着楚王呢,怎么让他体面的下台才好呢?

徐仲雅再次抢到话筒,第一个言道:“老臣以为,殿下有七大功劳,足以即位为王了。”

马云能有现在的地位,一小半是靠自己的努力,一大半却靠得是自己的身份——楚王的第五个儿子,而且还是嫡子。可这楚国的天下是武穆王马殷打下来的,马希范接着又治理了十几年了,虽然马希范治国不咋地,可老百姓毕竟还有口吃的,也算拥护马希范。没有这个楚王嫡子身份,就没有谋臣猛将的投靠,就当不上荆南节度副使。

玄武门兵变和长沙兵变性质差不多。当年李世民动玄武门之变,一个月之后,唐高祖退位。可是李世民,他是立有大功劳的,大唐朝的江山可以说,全靠李世民给打下来的,虽然是没有李渊,李世民也可以靠着自己的本事扬名立万打天下。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在唐朝上上下下的威望,一点都不比李渊差。可马云在人望上,就差了很多。这点马云自己很清楚,所以,他绝对自己还是应该继续打楚王马希范这张大牌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嘛。

听了徐仲雅的话,马云忍不住好奇起来:“哦,小王竟有七大功劳!”

“老臣就按时间的顺序,一一说明。殿下不顾自身安稳,出使中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恢复了我大楚藩国的地位,这是殿下立下的第一功。这第二嘛,殿下运筹帷幄似诸葛,指挥若定如有神,八千精兵巧取南平,完善了大楚北方的屏障。殿下识大体,明大义,忠孝两全,出使金陵,和亲江表,消除5o年恩怨与谈笑之间,此殿下第三功。这第四嘛,荆南大旱,颗粒无收,殿下平抑粮价,以工代赈,不费妄自耗费国库银两,而又兴建水利,高筑城墙,扩展水田1万余亩,不仅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且让荆南四州变成荆湖之天堂。这第五嘛,殿下躬身亲为,劝学天下,兴义学于荆州,倡儒教于江陵,资助士人,教化百姓,使荆湖上下一片和谐;第六嘛,殿下目光如炬,识人忠奸,一举粉碎马光亮之异谋,挽大厦于即倒,秉政之后,进忠臣,逐奸佞,国泰民安,百姓称道。殿下有识人之明,用人之贤,举彭师藁巡抚辰州,洞悉族酋长们纷纷上书拥戴殿下,荐马光猛都统梧州,则打败汉军,取得取得封川大捷,结怨四十余年的岭南宿敌,从此不敢在北窥梧桂之地,此世子之第七功绩也。有此,七大功劳,殿下若不即位,更带何时呀?”

徐仲雅摇头晃脑,越说越是高兴,越说越是亢奋,大有马云不当大王,天理不容的意味。他吐沫横飞,说的是眉飞色舞,余下的几名大臣,忽视一眼,有些心里暗自佩服这丫的口才,有些却有点不耻他的行为,也有些则暗骂这老东西,也恁的狡猾了。

马云也被他说得有些意动,犹豫的扫视了一眼赵普等人,意思很明显,哥几个,你们也表表意见啊。

在其余之人看来,马云这个眼神,分明就是说,我很心动,我要支持。当下范质泛泛而谈,说了些高大全的空话,李骧则是分析了军方可能的反映,并且建议马云,传令马光猛分兵蒙州,监视桂州的马希隐;赵普则就楚国各地,市井上百姓近期的表现,估计了马云当大王之后的反映。等李骧、赵普说完,范质又总结性的说了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请世子顺应民心,决断。”至于,这个决断到底是当楚王,还是继续当世子,他也没说。

这些人说的是天花乱坠,分析的是头头是道,末了,一直没说话的拓跋恒问了一句:“世子,若当大王,不知将置楚王于何地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