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一瓯春 第11节,一瓯春,尤四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春台说:“老爷给老太太磕了头,老太太把跟前人都打发出去了。月鉴和月荃在门前侍立,隐约听见了几句,老爷说圣人原是要解他的兵权,将人押解京城的,后来经不住京中几位将军的哀求,才重下了调令。老爷善战,吐蕃人中早有威名,只要老爷答应出征,朝中禁令还是有望解除的。”
清圆听了这番话,心里稍稍宽怀了些,到底官场上的事她不懂,既然有转圜,就说明事情没有坏到那种程度。
老爷当夜就动身了,从横塘到上京,路程不及到剑南道的一半,快马估摸五六日便能抵达。第二日晨昏定省是雷打不动的,大家照例进荟芳园,照例给老太太请晨安,只是今日和往日有些不同,东西二府的老爷太太们问过了安,并未退出上房,及到清圆这辈进去,室内已经站得满满当当了。
老太太训话,也像皇帝颁布诏书,自有一套平衡朝堂的气度。她并未把老爷解职一事描绘得太严重,譬如很坏叫“不怎么好”,倚着引枕慢悠悠说:“咱们谢氏,原是从幽州发家的,太爷那辈任升州牧,咱们才搬到横塘来。这些年幽州的老宅子虽有人打理,但长久不住,便没了人气。”将视线调向那些出生在横塘的孩子们,“你们呐,从未见过咱们幽州的老宅子,那宅子远比这里的还要气派,毕竟八十年的根基啊,想起来真叫人舍不得。我在想,如今老爷暂调回幽州,咱们趁着这个机会收拾起来,搬回老宅岂不好?这些年在横塘扎了根,横塘虽好,到底小地方,偏远了些。今秋三个哥儿都要武举,武举本就要入京应试,越性儿举家搬回老宅子,那些断了来往的人脉好重新续上,于孩子们的前程也有益。我今儿让你们留下,就是有意同你们商讨这件事,我如今老了,愈发力不从心了,还是要听一听你们的意思,大家好做打算。”
老太太忽然提了这个建议,本府的人心里都是有数的,但惊着了东西两府的人。
蒋氏和二老爷谢训面面相觑,“老太太想回老宅子,原是人之常情,可咱们搬到横塘二十年,家私全置办在了这里,现在回幽州,这么大的家业,这么多的人口,长途跋涉岂是好顽的!”蒋氏讪讪道,“再说咱们早年已然分了家,我们二房也没有为官为宰的,回不回幽州……其实没什么要紧。”
老太太原本也没有把二房放在心上,只问谢悯和裴氏夫妇,“你们的意思呢?”
谢悯和裴氏素来聪明,知道依附大房要紧。虽说眼下大老爷遇上些沟坎,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横塘再好,哪里及上京!
裴氏笑道:“我们是一心跟随老太太的,纵是分了家,母亲跟前还要尽孝道,哪里能贪图安逸,和母亲天各一方呢!再说我们平哥儿也正是读书的年纪,过两年要考科举,进京可少走些弯路,或是想法子一气儿入了府学,那哥儿往后就有大造化了。”
老太太听了很满意,毕竟这样经历风霜的时候,一家子在一起,底气也足些。三房的两个向来讨乖,不像二房,有好的头一个来,出了岔子跑得影儿都抓不着。横竖他们不去便罢了,老太太道:“既说定了,我打发人先过去布置。房子每年都修缮的,家私木活儿也都现成,只要带上细软就成了。”
这下子二老爷和二太太大觉不对劲起来,三房若不走还罢,三房一说走,那岂不是要占了他们在老房子里的份额?
蒋氏支吾了下,靦着脸道:“老太太才刚一说要搬家,我脑子里头乱成了一团麻,这会子静下来,和三妹妹是一样想头。旁的不说,老太太年纪大了,我们做儿女的,必要就近侍奉才好。老太太定个日子,咱们也没什么可收拾的,横竖老宅子里都是现成的,缺什么短什么,到那里再置办就是了。”
蒋氏脸上笑得花儿一样,一副一家子同进退的模样。老太太瞥了她一眼,复调开视线,“左不过这几日吧,暂且去住上一阵子,等什么时候愿意回来,再搬回横塘也不碍的。”
众人道是,蒋氏笑着出门,一到外头脸就拉到了裤腰,嘴里嘀咕着:“大老爷这回必摊上了大事,现在跟着回幽州,有什么好果子吃!亏得三房,上赶着同荣同辱,万一大老爷栽了,到时候抄家杀头,且有时候呢!”
谢训对这婆娘的乌鸦嘴深恶痛绝,“你就不能说句好听的,盼着他们杀头抄家,与你有什么好处……”
这一对儿骂骂咧咧地,往南去远了。
清圆慢走半步,心头有些彷徨,倒不是为阖家迁徙的事,是为陈家的祖父母。她在横塘,离得近,将来有机会还能去探望他们。若去了幽州,路远迢迢,他们年纪又大了,这辈子想见,恐怕也不能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