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 399.旅途记事八十五:下课!起立!谢谢

399.旅途记事八十五:下课!起立!谢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最后李安见到今天的重头戏,也就是前天早晨小车提到的当旋律上下行变化时,是不是应该做自然而然的做渐强或渐强。

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人体机能的下意识反应。

首先所有乐器都是借鉴声乐发展出来的,这点没有争议,也就说是器乐的发声具备声乐绝大多数的特点。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往往被忽略,嗓子虽作为声乐发声的直接器官,但更多地却是用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

许多人认为高音需要更大的音量,低音需要更弱的音量。

李安当然不认为这是x老板在教学中的忽略,孩子们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只不过借着课题他想再多唠叨几句。

之前和老师们在一起讨论教学,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教学经历。

如果当一个长句子出现,它的速度还很快,认真的孩子会出现这一情况——要把每个音都弹得异常清楚。

比如小北,小北在来学习小奏鸣曲的时候,恨不得把每一个音用放大镜照出来,而最后得到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样演奏出的旋律线条非但没有更加紧密,反而给人一种疏散的感觉。

李安以最简单的音阶为例,他用同样的速度演奏了两遍同样的音阶。

这源于人类的语言系统里会在扬起声调时不自觉地用更大的音量,比如强调观点时,为了引起他人注意时,而当用低沉的声音表达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用更弱的音量,比如道歉或是讲心事。

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在演奏时不自觉地上行中渐强,下行中渐弱,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代入。

有的乐句的确需要上行渐强,下行渐弱,但这种情况并不代表全部。

很多时候作曲家是反过来的,他会在下行时做渐强,在上行时做渐弱,甚至为了增强音乐的张力,为了让音乐的冲突更加剧烈,作曲家还会在最高音处标记一个突弱。

一名演奏者将面临各种各样的作品以及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如果一味地根据生理上的判断去处理音乐,后果无疑是可怕的。

第一遍他力求让孩子们听清每一个音,第二遍他只强调了其中个别音。

然后他让孩子们来判断哪条音阶听起来更快更清晰,孩子们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他强调旋律的线条更多的是一种听感上的连贯,不应被固定音形节奏以及完全扎实的物理声学表象所打断。

“我们在练习长句子的时候,偶尔可以尝试着去对其做简化,但是前提是你必须得能扎实地按照正确的节奏和指法演奏出这个句子。”

李安的话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