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第46章 故都的秋4

第46章 故都的秋4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桂花落”,既照应了前面的“人闲”,又照应了后面的“夜静”,因为只有心中闲适,四野寂静,才能听到桂花飘落的极微弱的声音。

&

#34;这几句诗情致幽雅,动静相衬,颇得隐逸之风,又语出自然,实为一等一的好诗!

谢灵运也是玩味再三,水镜曾说他开创了山水诗派,他也时常自得于自己的山水之句,可是,前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后有王维的《鸟鸣涧》,谢灵运忽然觉得自己被比下去了。

他们的诗不仅单句佳绝,全篇亦是浑然贯通略无板滞,唐朝的山水诗怎么写得这样好?!

水镜之下的王维露出一抹笑,小学生必背,应是也在那所谓的“教材”之中?

苏轼略略读完,开口道:白香山后来作诗,倒是极爱槐花。

苏辙一听就反应过来了,吟道:“‘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这是白香山《夏夜宿直》里的句子,槐花清气浸满院中,不失为秋夜清景,但结尾又说,'早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想来也是从中品出了悲凉之意。

苏轼笑着点头,十分得意于兄弟这一刻的默契:白香山另有一首《暮立》诗,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更是直言愁苦了。

“但郁达夫虽写悲凉,却似并不以悲凉为苦。”苏辙觉得这一点甚是有趣。“是极。”苏轼赞同的点头,正是这位这种格调,这篇文章在内里才显出了不同寻常。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为什么是点缀呢?原来他要写的是秋槐的落蕊,像花又不是花。一夜秋风骤,落蕊铺了满院,人踏上去,一点声音和气味都没有,只有“一点点极微细及柔软的触觉”,作者此时的状态会是什么样的?】

太极宫。

李世民咂摸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便是后世的教育之制?后辈说得这样寻常,难道后世……人人可学?

他想起上一次看到的童子诵读杜诗的视频,后知后觉地想到一个问题:后世的教育推行范围,到底有多广?

【因为心中悠闲,所以可以听到桂花飘落的声音,这种闲适我们显然是无法体味的,王维修禅,

颇有佛性,个人感觉他这是应该是进入了一种禅定的状态。

王维悠悠一笑:“此语非闲人不能道。”

【是的,清闲。】

仿佛听到了他的声音似的,楚棠接着道:【王维有一首诗,《鸟鸣涧》,小学生必背,大家应该还记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陶渊明和谢灵运的眼睛一齐亮了亮,这几句诗写得好啊!

在讲《归园田居》时,楚棠曾提过一句王维的诗,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用来反证“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精妙,陶渊明本不曾留意,如今看到这首《鸟鸣涧》,方知王维的诗为何能传世。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