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第 86 章 永遇乐、声声慢7

第 86 章 永遇乐、声声慢7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反正,他扫了一眼水镜,这词里俱是女儿愁情,想必是个家国大事无涉的。

【大家很容易锁定到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是光景的意思。这句词写得很直白,明言自己的情绪,属于直抒胸臆。

自古以来,文人写愁,总会极言愁之多,比如庾信的“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又比如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飞红万点愁如海。”

可李清照在这里却是化多为少,只说自己纷纭的心绪不是“愁”之一字能概括得尽的,反倒给人欲说还休、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宋初。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言愁,却不止是愁,倒颇有《诗品》所谓‘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之意。”

另一边,李商隐一边品读一边赞叹:“淡酒急风、黄花过雁、梧桐细雨,不言愁而愁始浓。意象精巧,灵秀婉约,不负才女之名啊!”

宋朝。

先前那首《永遇乐》太过悲壮,辛弃疾的一生又太过沉重,而楚棠话语之间透露出来的历史事实又实在是不堪,一应文人都没有了品评的心思,气氛沉重而冷寂。

李府。

汴京。独上高楼的李煜低下了头,他也有许多的愁绪说不尽,似滔滔江水,又似错杂难解的纷繁线团,李清照这句词只言愁而不言何种愁绪,倒是让他有一种大而化之的错觉,仿佛那人在为自己而言。

那样巧,那人也姓李。

刚刚哭过的李清照眼睛红红的,纤瘦的手指掐着袖口,眉眼间难掩不安。南宋的形势让她心有戚戚,她知道自己所处的时期是北宋,但此时离南渡又有多远呢?自己词里的哀感,是否有如辛词一般的家国之思?

一旁的侍女没敢说话,李格非同样心情

()沉重,既是愁绪难解,又是担忧女儿。

汴京,皇宫,

赵匡胤紧抿着唇,心思还在剧烈起伏。南宋、北宋,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宋为何会落到这般地步?他沉着脸,无心去管楚棠的提问。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