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要做皇帝(校对版) > 第0235章 第一次主持廷议

第0235章 第一次主持廷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理由是:项王失天下者,丁公也。要“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与之相反的例子是栾布。

当初,刘邦砍了彭越的头,枭首雒阳,下诏: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栾布从齐国赶到雒阳,跪到彭越的头下大哭祭祀,然后还收埋了彭越。

结果屁事没有,还升官加爵,拜为都尉,至今受到汉室天子的敬重。不论刘邦、吕后、惠帝,太宗、今上都视为国家忠臣,栋梁。

怎么看,都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尤其是站在皇帝,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来看,这种臣子,要不得!

用后世人的思维是很难理解此时的统治者的思维模式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

当初,季布的舅舅丁公为项羽手下大将,汉高帝刘邦在彭城一战几乎全军覆灭,狼狈逃亡。

这就是差距啊!

站在皇帝的立场上来说,身为臣子就应该忠于自己的主君。

即使淮南王刘安要造反,身为大臣,也不该在他没有造反之前就动手,而是应该苦苦劝谏,然后上报天子,由天子定夺。

丁公奉项羽之命追击刘邦。

两者在彭城以西的原野短兵相接,刘邦几乎就要丧命于丁公之手,这时刘邦急了,使人传书丁公求情说:两贤岂相厄哉?意思就是说,您是英雄,我也是英雄,我们两个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这对您没有好处,不如放我一马!

于是,丁公不管是出于养寇自重的心理也好,还是真的脑残了也罢,果然不再为难刘邦。

等到刘邦击败项羽,登基称帝。

丁公以为自己有功,就跑去邀功,结果被刘邦一刀砍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