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要做皇帝() > 第0753章 国葬(二)

第0753章 国葬(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有利就有弊。

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了另外一个后果。

那就是宗族大于国家。

对大多数的士大夫来说,家大于国。

这直接导致了后世宋明甚至满清的悲惨命运。

“赏罚不公啊……”很多人在心中说道。

刘彻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公卿大臣的模样与态度,在心里叹了口气。

如今的中国士大夫公卿列侯,虽然已经觉醒了朦胧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华夷之辩。

但说到底,中国自古就不是一个以血统而论的民族,而是以文化认同为纽带聚合在一起的民族。

所以,就有了“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的名言。

既然家比国重要,那么为了保全家族的荣华富贵,国家社稷,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了。

所以,明末的晋商集团,为了自己本家的利益,自然就可以毫无顾忌的把老朱家卖了,关宁的武将集团,为了自己潇洒,也当然能毫无顾忌的吃兵血,敲诈勒索朝廷。

南方的士绅,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能够抗税,甚至玩出五人墓碑志的事情。

哪怕是后来清兵南下,在剃发令未下前,整个南方的士绅,基本都是跪迎王师。

直到剃发令下达,加之清兵开始征税。

对中国人来说,血统无用,文化制度才是评判某人是夷是夏的标准。

在这个标准下,所谓的民族意识,自然就比较淡薄了。

认同中国文化制度理念的,哪怕是在欧陆上的蛮子,也可以用华夏称呼,不用中国文字制度礼仪的,哪怕你就在长安,那也是两条腿走路的牲畜。

这个思维方式,决定了诸夏民族拥有着全世界最好的同化能力——在没有某个奇怪的部门以前,任你是北方的游牧之民,还是南方山沟沟里的荆楚越蛮子。

统统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最终同化,成为了诸夏民族的一部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