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5章 北海蛰伏,三国之霸天下,杨老三,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回到北海后,对杨奉的能力十分佩服的孔融也趁此时机把北海军权交给了杨奉,就这样,在平定张角之乱后,年仅二十二岁的杨奉开始了在北方的立足。孔融放下了军权之后,每日却也只是处理一些政务,闲时则在家看看书,有时也外出体察一下民情。
杨奉则是每日和太史慈、赵云、武安国等将切磋武艺,操练军队,同郭嘉、田丰探讨天下大势,等待时机,逐鹿中原。并且杨奉又将自己在这里的情况写了封信让人送到汉中,嘱咐阎圃等人暂时全力发展汉中、武都两郡的经济,自己短期之内不会回去,会在北方继续发展。
杨奉还另外给王绵、褚兰也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长信,大意是说现在各地盗贼纷起、黄巾再现,甚是不大太平,而且自己在青州还没有真正立足,一旦等黄巾之乱完全平定,自己也在青州有了立足之地,自会接二人前来,要二人不必太过牵挂。
张角之后的各地叛乱虽然分布较广,但是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并没有形成太大的气候,虽然如此,这次的叛乱也持续到了中平五年。但是,这次的各地叛乱虽然最终也是被镇压了下去,然而足足持续了四年的黄巾之乱对汉室的冲击却是致命的,使得本就被张角之乱抨击的已经不太稳当的大汉的基石变得更加脆弱,再也经受不住任何轻微的碰撞了。
同时,许多地主豪强以黄巾之乱为由,纷纷扩充自己的私人武装,到中平三年的时候,最多的私人武装已经超过了万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并且还有的冒充黄巾余孽不断侵扰百姓,夺取财物,令各地百姓苦不堪言。
而且,在黄巾之乱基本被平息的时候,朝廷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也就是这件事情的出现彻底瓦解了大汉的独裁统治。
事情是幽州刺史刘焉引发的,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八年,此时任太常的刘焉见这些年大汉朝的变故较多,便上疏灵帝:“四方之所以出现这些叛乱,是由于各州刺史的权利太小,而且所用非人,以致于离叛。建议朝廷将刺史改成州牧,并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
刘焉本为太常,也想谋一个州牧之位,便选择了大汉新开辟的交州。但是,侍中广汉人董扶私下对刘焉道:“京师即将大乱,益州之地却有天子之气,君可去之。”于是,刘焉便改成求益州牧一职。
原本的益州刺史是张乔,但是张乔却在中平三年平定马相之乱之后便得重病死了,之后的益州刺史郤俭却是向灵帝花钱买的官,但是郤俭此人无任何能力,赋敛烦扰,谣言远闻,于是朝廷听从了刘焉的建议,从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并且罢免了郤俭,以刘焉为益州牧。
这样,州牧不仅掌管监察,还集各州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地方的监察官演变为行政长官。刚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许多真假黄巾余孽被各地有了军权的州牧剿灭了,片片捷报飞到洛阳,灵帝感到十分满意。
黄巾起义短短几年之中,不但对汉朝是个致命的打击,同时也就了一批英雄人物,除了杨奉之外,曹操、刘备、孙坚、公孙瓒等一些英雄在黄巾之乱中也逐一地崭露头角,展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黄巾之后,一些在黄巾之乱中卓有战功的,都被封了官,例如曹操被封为都校尉,领东郡太守,但,一个月后曹操弃官归隐,两个月后,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为议郎。刘备则是平原县令,孙坚也被封为封为都校尉,领长沙太守,其余各有封赐,杨奉的姨父丁原也因平定并州黄巾有功,被灵帝封为骑都尉领并州牧。
三国历史上的并州牧应该是董卓,但是历史却发生了一些变化,使得丁原终于彻底占据了并州,而董卓却被封为了凉州牧,其他的各州的州牧分别是冀州牧王芬、青州牧龚景、益州牧刘焉、荆州牧王荆、扬州牧刘繇、豫州牧黄琬、徐州牧陶谦、衮州牧刘岱、雍州牧杨彪(杨赐之子)、幽州牧刘虞。
八月的时候,灵帝为了增加京师的力量,又在洛阳设了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新任的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各校尉皆统归于蹇硕。
灵帝自黄巾之起,便可是不得不留心戎事;蹇硕此人颇为壮健,而且武艺高强,灵帝亲自任命此人,即便是大将军何进也不能直接命令蹇硕,自此禁卫军的大半都归蹇硕统领,已隐隐能与何进分庭抗礼了,何进受此之挫后也学会了韬光养晦,暗中却在积聚力量,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奋力一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