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利•卡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章 二元论和物理主义,死亡哲学,谢利•卡根,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现在,假定我们都很熟悉肉体的概念。以我为例,我的肉体是一团肌肤、骨头和肌肉,它正坐在我的电脑屏幕前,我每天拖着它到处走动。你也有一个肉体,你也拖着它四处走动。对于这种东西,我们可以放在秤上称重、用棍子戳、生物学家可以去研究,它由各种分子、原子等组成。所以,肉体是人们拥有的一种东西。但是照第一种观点看来,我们还有一种不是肉体的东西,一种非物质的对象,它不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它是灵魂,它是意识、思维,或许还是人格的居所、所在地和基础。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形,关键的是,要想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恰当地理解心灵,就要用非肉体、非物质的术语来谈论它,即把它当作灵魂。
根据关于人的本质的第一种观点,也就是二元论,一个人有或者是非物质的灵魂。我认为这是一种人们都很熟悉的观点,可能你自己也相信灵魂。哪怕你不相信,你可能也受到了这种信念的吸引。无论如何,我可以肯定,至少你认识一些相信这种观点的人。尽管这是一种大家很熟悉的情景,但我们要问自己的问题是:它是真的吗?有理由相信它是正确的吗?
第一种可能的立场是这样的:人是肉体和另一种东西——心灵(mind)——结合而成的。但这第一种观点的关键之处是,心灵被认为是一种独立于、区别于肉体的东西。用一个常见的词来说,它是灵魂。所以人是,或者人有,或者人包含着,肉体和灵魂。如我所说,灵魂是某种区别于肉体的东西。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让我们仔细探究下物理主义,即关于人的本质的第二种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人只是一个肉体,只是物质对象,是生物学家们摆弄和研究的事物。
我来简述一下关于这个问题的两种基本立场。我想,这两种立场你都很熟悉,我们要做的是选择其中之一。确实,关于人的形而上学,这两种立场并非仅有的可能立场,但我认为它们是两种最突出的立场,而且对于我们的目的来说,它们肯定是最值得去探索的立场。
搞清楚这里说的是什么,自然很关键。当物理主义者说人只是肉体,只是物理对象时,他们的主张肯定不是说人只是随便什么肉体!不是说不同的物理对象之间好像没有重大的差异。要知道,有些物理对象能做出比其他物理对象有趣得多的事情。
如我已经提出的,如果我们想回答“我的肉体死后,我是否能够继续存在”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我是谁。毕竟,一个人能否从肉体之死中存活下来应该取决于(至少部分地取决于)他是怎样构成的——他是由什么组成的,又有哪些部分。我们需要知道人是什么。用哲学术语来说,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形而上学的问题。
我桌子上有一支铅笔,它只是某种物理对象。它能做什么?好吧,做不了多少事情:我可以用它在纸上写字;我可以把它掰成两截;如果我拿起它,再松开它,它会落下。铅笔不是一种很有趣的物理对象。我还有一部手机,它也只是一个物理对象,它也不是世界上最有趣的物理对象,但比铅笔可有趣多了。它能做铅笔做不了的各种事情。
两种观点
如果物理主义者是对的,那么这里还有一个物理对象——谢利·卡根。我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物理对象。这样说可能有些傲慢,我的意思不是说,我比你更令人难忘。按照物理主义者的看法,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能做一些奇妙之事的肉体。我们是能够思考的肉体,我们是能够制订计划的肉体,我们是能够推理的肉体,我们是能够感知的肉体,我们是会害怕、创意十足、有梦想、有抱负的肉体,我们是能够相互沟通的肉体。这里有一句话:我们是人这样的肉体(we are bodies that are people)。但物理主义者认为,人只不过是肉体,再没别的了。
但老是问“我的肉体死后,我能不能继续存在”有些累赘不便。在澄清了要问的问题之后,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重新表达它,不是坚持问“我的肉体死后,我是否能够继续存在”,而是有时用这样的问法来代替:我能从我的肉体之死中存活下来吗?这么问也无妨。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这样问:我死后能继续存在吗?这实质上也并无不妥。实际上,我们可以规定,当我们在这类问题的背景下谈论“我的死亡”时,我们要谈论的是我“肉体的死亡”。所以问“我死后能继续存在吗”,不过是“我的肉体死后,我能存活吗”的简略形式,这样做没什么妨碍。即使我们问“死后有生命吗”,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安全地假定,当我们这样问的时候,只是在问,“即使在我的肉体死亡后,我是否还依然存在”。这确实像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问题。让我们试着来回答它。
那么,按照物理主义的理论,人是拥有特定能力的肉体,是能做一系列活动的肉体。人是能够思考、沟通、推理、制订计划(感受事物、创意十足、有爱和梦想)诸如此类的肉体。
假定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肉体之死”,把这一序列最后发生的事件称为“肉体之死”。现在我们仍可以问,或至少看起来可以问:我还能不能,或者我是否,在我的肉体死后仍然存在着?我能不能在肉体死亡后仍然存在着?我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已经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至少看上去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这么提问。问我的肉体死后我还能不能存在,这里并没有明显的荒唐之处。答案可能会是“不能”,但至少不是“显然不能”,这需要持续的论证才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下定论。从我们目前知道的来判断,答案最后可能是肯定的。这只是把我们带回了这一想法:我的肉体死后我是否能够存在,好像取决于我是什么。所以,我们马上要讨论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争辩这些能力中哪些是最厉害的,但就我们的目的来说,我认为这并不重要。所以,虽然我有时会谈到这一系列能力,但我不会试着去列一个权威的清单。我只把它当作人拥有的一系列能力,我们能做的事情是其他物理对象,如铅笔、收音机、汽车做不了的。我们可以把这些称作使人之为人的能力。为引入一个术语,我们不妨称这些能力为“P功能”(P代表person,人)。那么,按照物理主义者的看法,人只是拥有各种P功能的肉体。同样,我们可以说,按照物理主义者的看法,人只是有能力实现各种P功能(推理、思考、感受、交往、爱,等等)的肉体。那么,我们可以说,人是执行P功能的肉体。
图2.1
再一次要强调的是,我们要看到,这种观点是说,虽然人只是肉体,但不只是随便哪种肉体。实际上,它不只是随便什么样的人的肉体。毕竟,如果你拔出枪,朝我的心脏射击,我会流血而死,在你面前的仍是一个人的肉体,但它不是一个能执行P功能的肉体。它不是一个能思考的肉体,一个能制订计划、能沟通、能创造、有目标的肉体。所以,要成为人,关键是要有一个能够执行P功能的肉体。
<img alt="" src="/book/uploads/2021/09/20210906xeuhywze3i2.jpg"/>
那么在这种观点中,心灵到底是什么?在物理主义者看来,谈论心灵仍然是合理的,但是从物理主义的视角来说,心灵不过是表达肉体各种精神能力的便捷方式。当我们说到心灵时,我们是把这些能力名词化,用名词“心灵”来谈论这些能力。总而言之,心灵只是对肉体正常运行时拥有的独特能力的一种说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