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 349.旅途记事三十五:“当代反思,刻骨

349.旅途记事三十五:“当代反思,刻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千禧年之后到今天,钢琴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已经证实了其无药可救。

他觉得让孩子们知道一个作曲家的成就并不如让孩子们了解一个作曲家是如何获得这些成就的过程更有意义。

就像给孩子布置一首新曲子之后,很多老师总是习惯站在终点等待着孩子。

这种做法的确方便省事,但是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们会对此习以为常,并认为学习音乐就是一首接着一首不停地演奏新曲子。

从小汤开始,再到哈农车尔尼,再到贝多芬莫扎特巴赫肖邦李斯特等等等等。

数不清的路径,但方向都是出奇的一致,一节课接着一节课,一首接着一首攻克,就像爬山。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当为小提琴和通奏低音而做的意大利奏鸣曲在十八世纪初的巴黎在拨弦古钢琴上演奏时,未写出的内审部已由演奏者的习惯性被加入了,更是暗示了当时法国风格和意大利风格之间的根本不同。

那是一个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碰撞的时代。

时间关系,他也只能用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为孩子们掀开历史的一角。

结合着孩子听到的音乐,尝试着缩短孩子们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在他看来,孩子们至少应该在这个学琴阶段明白两件事。

在这个过程中,数不清的孩子被筛选掉了,或许这些孩子里面有真的喜欢音乐的孩子。

而坚持到最后的孩子,或许最终能记住的也就是自己弹过哪些曲子,自己还没有弹哪些曲子。

学习音乐并不是这样,也不该这样。

对于国内钢琴教育的现状,X老板觉得有能力去反思的人,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华国的琴童数量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目,有没有人真的思考过,谁来为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负责。

第一件,他们现在所演奏的钢琴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第二件,他们现在所演奏的作品,是一个什么样的作曲家创作出来的。

他也希望通过自己对巴赫的解读,抛砖引玉,让老师们思考一下或许未来再给孩子们讲解历史上的音乐家时,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用一种能让孩子直接产生共鸣的方式。

比如,巴赫是个“抄作业”的家伙。

而不是一位强调这位和声之父、钢琴旧约圣经的作者如何如何了不起。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