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171章 为什么

第171章 为什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教室内的供暖做得很好,四周墙角都有铁制暖气片,这是海参崴钢铁厂的功劳。

海参崴钢铁厂去年除了攒钢轨之外,几乎所有剩余产量,都用来制作暖气片了。

学校是海参崴第一批采用集中供暖的单位,海参崴医院都还在使用壁炉。

教室里的课桌和椅子也都是崭新的,学生们使用的文具,是由海参崴市政府统一提供,每所小学还配备有卫生室、餐厅、宿舍、图书室、活动室等附属设施,以莫扎依斯基对俄罗斯学校的了解,圣彼得堡条件最好的小学,也不如这里的条件好。

“我们为每一所小学都配备了专业的厨师,菜单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要保证学生们的营养摄入,不仅能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乔治还是忍不住骄傲,能让学生吃得饱,这一点太重要了。

海参崴的小学采用五年制,开设课程包括俄语、汉语、数学、美术、舞蹈、音乐、手工、地理等入门课程。

学生小学毕业后,根据成绩不同,可以进入专业学校继续深造,或者是去海参崴工厂成为一名技术工人,有了小学的文化底子,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比没有文化的人强出一大截。

现在困扰海参崴教育发展的,不是乔治的支持力度,而是海参崴的师资力量。

去年冬天,海参崴的小学才开始授课,到目前为止,学生的绝大部分课程还是语言,这些来自清帝国的孩子,必须在学会俄语之后,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

这也是乔治一直到去年,才开始组建教育体系的原因。

筹办小学的时候,米哈伊尔征集了很多人的意见,让所有人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能不能在学校吃得饱。

这都不是能不能吃好的问题。

能吃饱,就是很多人的奢望了。

前几年乔治虽然也可以组建,但是整个海参崴,会俄语的人都没几个,全部派到工厂当翻译都不够,根本没有提供教育的能力。

随着大量工人通过考核成为技师,很多华裔工人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俄语,他们成为海参崴小学的第一批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学俄语。

“你今年几岁?”莫扎依斯基用俄语问一个小女孩。

“六岁——”女孩略拘谨,但是能进行俄语对话,莫扎依斯基很高兴。

这里的学生都不错,他们的服装很整齐,明显是统一定做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