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见一郎,古贺史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古贺史健,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哲人:不过,借助权势的力量来抬高自己的人终究是活在他人的价值观和人生之中。这是必须重点强调的地方。

由严厉父母养大的青年自幼便一直被拿来与哥哥进行比较,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任何意见都不被采纳,还被骂作是差劲的弟弟;在学校也交不到朋友,休息时间也一直闷在图书室里,只有图书室是自己的安身之所。经历过这种少年时代的青年彻底成了原因论的信徒。他认为,如果没有那样的父母和哥哥、没有在那样的学校上学的话,自己也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人生。原本想要尽可能地冷静辩论的青年积累了多年的情绪,在此时一下子爆发了。

青年:的确如此。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哲人:当然。我虽然对时尚不太了解,但10根手指全都戴着红宝石或者绿宝石戒指的人与其说是有审美意识的问题,倒不如说是自卑感的问题,也就是一种优越情结的表现。

青年:好啦,先生。目的论只是一种诡辩,精神创伤确实存在!而且,人根本无法摆脱过去!先生您也承认我们无法乘坐时光机器回到过去吧?

青年:其根源在于怀有强烈的自卑感吧?

只要过去作为过去存在着,我们就得生活在过去所造成的影响之中。如果当过去不存在,那就等于是在否定自己走过的人生!先生您是说要让我选择那种不负责任的生活吗?

哲人:例如大力宣扬自己是权力者——可以是班组领导,也可以是知名人士,其实就是在通过此种方式来显示自己是一种特别的存在。虚报履历或者过度追逐名牌服饰等也属于一种权势张扬、具有优越情结的特点。这些情况都属于“我”原本并不优秀或者并不特别。而通过把“我”和权势相结合,似乎显得“我”很优秀。这也就是“虚假优越感”。

哲人:是啊,我们既不能乘坐时光机器回到过去,也不能让时针倒转。但是,赋予过去的事情什么样的价值,这是“现在的你”所面临的课题。

青年:那是什么呢?

青年:那么,我来问问您“现在”这个话题吧。上一次,先生您说“人是在捏造愤怒的感情”,是吧?还说站在目的论的角度考虑,事情就是这样。我现在依然无法接受这种说法。

哲人: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就是“权势张扬”。

例如,对社会的不满、对政治的愤怒之类的情况该怎么解释呢?这也可以说是为了坚持自己的主张而捏造的感情吗?

青年:虚假的优越感?

哲人:的确,我们有时候会对社会问题感到愤怒。但是,这并不是突发性的感情,而是合乎逻辑的愤慨。个人的愤怒(私愤)和对社会矛盾或不公平产生的愤怒(公愤)不属于同一种类。个人的愤怒很快就会冷却,而公愤则会长时间地持续。因私愤而流露的发怒只不过是为了让别人屈服的一种工具而已。

哲人: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青年:您是说私愤和公愤不同。

青年:怎么做呢?

哲人:完全不同。因为公愤超越了自身利害。

哲人:虽然苦于强烈的自卑感,但却没有勇气通过努力或成长之类的健全手段去进行改变。即便如此,又没法忍受“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之类的自卑情结,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如此一来,人就会想要用更加简便的方法来进行补偿。

青年:那么,我来问问您私愤的事情。如果无缘无故地被人破口大骂,先生您也会生气吧?

青年:优越情结?

哲人:不生气。

哲人:这也许是你没听说过的词语,是“优越情结”。

青年:不许撒谎!

青年:那是什么呢?

哲人:如果遭人当面辱骂,我就会考虑一下那个人隐藏的“目的”。不仅仅是直接性的当面辱骂,当被对方的言行激怒的时候,也要认清对方是在挑起“权力之争”。

哲人:正是如此。自卑情结有时会发展成另外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青年:权力之争?

青年:不不,第二种说法已经不属于自卑感了。那应该是自吹自擂吧。

哲人:例如,孩子有时候会通过恶作剧来捉弄大人。在很多情况下,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他们往往会在大人真正发火之前停止恶作剧。但是,如果在大人真正生气的时候孩子依然不停止恶作剧,那么其目的就是“斗争”本身了。

但是,没有这种勇气的人就会陷入自卑情结。拿刚才的例子来讲,就会产生“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之类的想法,并且还会进一步通过“如果有高学历自己也很容易成功”之类的话来暗示自己的能力。意思就是“现在只不过是被学历低这个因素所埋没,‘真正的我’其实非常优秀”。

青年:为什么要斗争呢?

哲人:正是如此。如何去弥补自己欠缺的部分呢?最健全的姿态应该是想要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部分,例如刻苦学习、勤奋练习、努力工作等。

哲人:想要获胜啊,想要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青年:如何去弥补欠缺的部分,对吧?

青年:我还是不太明白。您能举个稍微具体点儿的例子吗?

哲人:请你慢慢去理解。拥有自卑感即感觉目前的“我”有所欠缺的状态。如此一来问题就在于……

哲人:比如,假设你和朋友正在谈论时下的政治形势,谈着谈着你们之间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彼此都各不相让,于是对方很快就上升到了人格攻击,骂你说:“所以说你是个大傻瓜,正因为有你这种人存在我们国家才不能发展。”

青年:嗯?这好像有点乱啊?!

青年:如果被这样说的话,我肯定会忍无可忍。

哲人:是的。关于自卑感,阿德勒指出“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也就是说,自卑感虽然人人都有,但它沉重得没人能够一直忍受这种状态。

哲人:这种情况下,对方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纯粹想要讨论政治吗?不是。对方只是想要责难挑衅你,通过权力之争来达到让不顺眼的你屈服的目的。这个时候你如果发怒的话,那就是正中其下怀,关系会急剧转入权力之争。所以,我们不能上任何挑衅的当。

青年:也就是说“要不是因为这一点,我也能行”。

青年:不不,没必要逃避。对于挑衅就应该进行回击。因为错在对方。对那种无礼的混球就应该直接挫挫其锐气,用语言的拳头!

哲人:这就是自卑情结的另一个侧面。那些用语言或态度表明自己的自卑情结的人和声称“因为有A所以才不能做到B”的人,他们的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没有A,我也会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哲人:那么,假设你压制住了争论,而且彻底认输的对方爽快地退出。但是,权力之争并没有就此结束。败下阵来的对方会很快转入下一个阶段。

青年:嗯,的确如此。

青年:下一个阶段?

哲人:而且,对自己的学历有着自卑情结,认为“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才无法成功”。反过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有高学历,我也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哲人:是的,“复仇”阶段。尽管暂时败下阵来,但对方会在别的地方以别的形式策划着复仇、等待着进行报复。

青年:也许是那样,不过……

青年:比如说?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哲人:遭受过父母虐待的孩子有些会误入歧途、逃学,甚至会出现割腕等自残行为。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肯定会从简单的因果律角度归结为:“因为父母用这样的方法教育,所以孩子才变成这样。”就像因为不给植物浇水,所以它们才会干枯一样。这的确是简单易懂的解释。

哲人: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但是,阿德勒式的目的论不会忽视孩子隐藏的目的——也就是“报复父母”。如果自己出现不良行为、逃学,甚至是割腕,那么父母就会烦恼不已,父母还会惊慌失措、痛不欲生。孩子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出现问题行为。孩子并不是受过去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而是为了达到现在的目的(报复父母)。

青年:不想成功?这是什么道理啊?

青年:是为了让父母烦恼才有问题行为?

哲人:问题在于你如何去面对这种社会现实。如果抱着“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之类的想法,那就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了。

哲人:是的。例如,看到割腕的孩子很多人会不可思议地想:“为什么要做那种事情呢?”

青年:但是,现实问题是拥有高学历的人更容易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啊!先生您应该也有这种社会常识吧。

但是,请想想孩子的割腕行为会对周围的人——比如父母——带来什么影响。如此一来,行为背后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哲人:关于你所说的因果关系,阿德勒用“外部因果律”一词来进行说明。意思就是: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例如,前几天就有人说:“自己之所以始终无法结婚,就是因为幼时父母离婚的缘故。”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来看,父母离婚对其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与自己的婚姻观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但是,阿德勒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把这种论调称为“外部因果律”。

青年:……目的是为了复仇吧?

青年:为什么?哪里不对?

哲人:是的。而且,人际关系一旦发展到复仇阶段,那么当事人之间几乎就不可能调和了。为了避免这一点,在受到争权挑衅时绝对不可以上当。

哲人:不对。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青年:不不,这是一种正儿八经的因果关系!如果学历低,就会失去很多求职或发展的机会。不被社会看好也就无法成功。这不是什么借口,而是一种严峻的事实。

青年:那么,如果当面受到了人格攻击的话该怎么办呢?要一味地忍耐吗?

而另一方面,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

哲人:不,“忍耐”这种想法本身就表明你依然拘泥于权力之争。而是要对对方的行为不做任何反应。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一点。

哲人: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这一点你能够理解吧?就像阿德勒说过的那样,自卑感也可以成为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例如,虽然对学历抱有自卑感,但若是正因为如此,才下定“我学历低所以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之类的决心,那反而成了好事。

青年:不上挑衅之当这种事情有那么容易做到吗?原本您是怎么说到要控制怒气的呢?

青年:具体有什么不同呢?

哲人:所谓控制怒气是否就是“忍耐”呢?不是的,我们应该学习不使用怒气这种感情的方法,因为怒气终归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哲人:同样道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两个词也必须分辨清楚,绝不可以混用。

青年:哦,这太难了。

青年:是啊,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中的“情结”一词确实具有很强的反常感觉。

哲人:首先希望你能够理解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我们即使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如果能够从经验中明白这一点,那自然就不会再有怒气产生了。

哲人:这一点请注意。目前“自卑情结”这个词似乎在使用的时候与自卑感是一样的意思。就像“我为自己的单眼皮感到自卑”或者“他对自己的学历有自卑感”之类的描述中全都用“自卑情结”这个词来表示自卑感。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用。自卑情结一词原本表示的是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跟自卑感没有关系。例如,即使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原本也是指一种对同性父母亲的反常对抗心理。

青年:但是,即使对方明显找碴儿挑衅,恶意说一些侮辱性的语言,也不能发怒吗?

青年:自卑情结?也就是自卑感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邪王绝宠:医品特工妃

凤色妖娆

我在京都经营神社

阳临

玦爷养了个磨人精

丁佩岚

期待在地下城相遇

炼语

太妃娘娘吃糖嘛

云执帚

缘起青青

晓月柔